關於我

常用查詢工具

文物相關機構

Youtube頻道

關於我

480件文物總表

中華文物480件

參考資料查詢網

文物位置地圖

瓷器相關文章

紫砂相關文章

古玉 書畫文章

文物相關文章

【瓷器的學術用語】 二十九、乳濁釉

瓷器的學術用語

乳濁釉

釉料中含有較高成份的五氧化二磷,
這種釉料的主要成份是富含磷的玻璃相,
在冷卻過程中會析出非常細小的富硅玻璃相,
這種富硅玻璃相歹到人的肉眼無法看到,
但對光線會產生散射現象,
這種散射光看上去有一種迷迷濛濛感,
卻看不透的特殊效果,
即所謂的乳濁現象,
這種釉質稱為乳濁釉。

宋代的鈞窯採用改變釉藥的配方,
既增加著色劑種類,
又改善釉的黏度,
並採取多次掛釉的方法,
逐層施掛配方不同的釉料,
經窯工精心控制窯爐的氣氛與火候,
使各層釉汁內外交融而不至於流淌,
從而產生色彩絢麗多變,
釉層凝厚的釉面。

----------------------------------------------------------------

鈞窯的工藝特點:

民國 許之衡《飲流齋說瓷》記載:
「鈞訛作均,相沿已久,胎質細,性堅其體略重。
釉具五色,渾厚濃潤,有兔絲文。
紅若胭脂硃砂者為最,青若蔥翠紫若墨者次之。
其釉分為兩種:一曰細平釉、一曰橘皮釉
橘皮釉亦屬後起者,故兼有紫斑者居多。
無釉之處呈羊肝色或芝麻醤色,乃真物也。
均稱厚而勻、元瓷釉厚而垂、均之胎釉皆細、元瓷之胎釉皆粗、
均之釉無論深淺濃淡皆混然一律、元瓷之釉濃處有時或起條文,淺處有時仍見水浪。
鈞窯之釉捫之甚平,而內現粗紋垂垂而直下者謂之淚痕,
屈曲蟠折者謂之蚯蚓走泥印,是鈞窯之特點也。」

鈞窯的釉厚且是乳濁釉,
釉內氣泡密集,
釉面有棕眼,
有些瓷器釉面上常塗染銅紅釉斑為裝飾,
其中藍色釉和紅色釉交匯相融,
經窯變形成美麗的紫色。

鈞窯瓷器的釉厚且黏稠,
燒製過程中釉層往往發生乾裂,
低黏度釉在高溫作用下流入裂口,
形成在釉中呈現一條條自上而下,
長短相間的釉痕,
如同蚯蚓泥中走過痕跡的蚯蚓走泥紋」。

======================================

哥窯的工藝特點:

明代 曹昭《格古要論》記載:
「舊哥窯色青,濃淡不一,亦有紫口鐵足
色好者類董窯,今亦少有成群隊者。
元末新燒者土脈粗糙,色亦不好。」

明 高濂《燕閒清賞箋》記載:
「官窯品格,大率與哥窯相同,
色取粉青為上,淡白次之,油灰,色之下也。

哥窯胎多紫黑色、鐵黑色、也有黃褐色、灰色胎,
瓷器口沿部因釉垂流下淌,在釉薄處微露出胎體的紫色,俗稱「紫口」,
又底足露胎,露出黑色,故稱「鐵足」。
釉為失透的乳濁釉,釉面泛一層酥光,
釉色有粉青、月白、油灰、青黃。

----------------------------------------------------------------

景德鎮窯 卵白釉的工藝特點:

卵白釉施釉比較勻淨,
釉中含鈣量較低,而含鉀、鈉成分較高,
高溫下黏度大而不甚流動,
所以釉層較厚,
釉面呈失透狀,釉質溫潤,
光澤內斂,色調均勻無開片,
釉屬乳濁釉,故一般來說紋飾不太清晰,
沒有影青釉明如鏡的玻璃光,
釉色多白而微微泛青恰似鴨卵而得名。

======================================

元 鈞窯 天青釉紫紅斑葵口高足盤

元 鈞窯天青釉紫紅斑葵口高足盤

元 鈞窯天青釉紫紅斑葵口高足盤

----------------------------------------------------------------

南宋 哥窯 六瓣 葵口洗

宋 哥窯六瓣葵口洗

----------------------------------------------------------------

元 卵白釉 印花樞府花卉紋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