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

常用查詢工具

文物相關機構

Youtube頻道

關於我

480件文物總表

中華文物480件

參考資料查詢網

文物位置地圖

瓷器相關文章

紫砂相關文章

古玉 書畫文章

文物相關文章

【歷史典故】 - 017、西漢絲綢之路的開創及西域風情

歷史典故

西漢絲綢之路的開創及西域風情

西域絲綢之路的開創
大多沿著山邊進行,
因為就算高山峽谷之中,
只要雪水所能到之處,
能生長植物的綠洲谷地,
就能為絲綢之路的沿途提供補充。

漢宣帝時期建立了西域都護府,
匈奴也臣服於西漢,
使西域地區的絲綢之路能夠通行無阻,
此時正好是大秦(羅馬帝國)凱撒統治時期,
建立了地跨歐、亞、非三大洲的羅馬帝國
中西文化藉著絲綢之路,開始了交流,
羅馬人也狂熱的追求了中國的絲綢製品,
因此給遙遠的中國,
取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塞里斯 Seres」,
意思就是「絲的」、「絲來的地方」。

======================================

 一、張騫的二次出使西域

漢武帝建元二年(西元前139年),
張騫奉漢武帝之命出使西域,
聯絡大月氏夾攻匈奴,
被匈奴所俘虜,
歷時13年,
終於逃回長安完成使命。

漢武帝元狩四年(西元前119年),
張騫奉漢武帝之命再度出使西域,
聯絡位於伊犁盆地的烏孫共同抵抗匈奴,
歷時4年,
成功開拓了絲綢之路。

第一次(紅線)
 :西元前139年 - 西元前126年
第二次(藍線) :西元前119年 - 西元前115年

----------------------------------------------------------------

二、漢武帝始通西域

東漢 班固《漢書.西域傳》記載:
西域孝武時始通,
    本三十六國,其後稍分至五十餘,
    皆在匈奴之西,烏孫之南。
    南北有大山,中央有河,東西六千餘里,南北千餘里。
    東則接漢,阨以玉門陽關
    西則限以蔥嶺。
    其南山,東出金城,與漢南山屬焉。
    其河有兩原:一出蔥嶺山,一出于闐。
    于闐在南山下,其河北流,與蔥嶺河合,東注蒲昌海。
    蒲昌海,一名鹽澤者也,去玉門、陽關三百餘里,廣袤三百里。
    其水亭居,冬夏不增減,皆以為潛行地下,南出於積石,為中國河云。」

漢武帝諡號為「孝武皇帝」,始通西域,
西域位於新疆塔里木盆地
西至蔥嶺,東則接漢朝,
以玉門關、陽關為交通的咽喉要道,
塔里木河有兩個源頭,
出於崑崙山的和田縣向北流,
出於蔥嶺山的河流合而為一
向東流注入蒲昌海(羅布泊)。

東漢 班固《漢書.西域傳》記載:
「漢興至于孝武,事征四夷,廣威德,而張騫始開西域之跡。
    其後驃騎將軍擊破匈奴右地,降渾邪、休屠王,遂空其地,始築令居以西,
    初置酒泉郡,後稍發徙民充實之,分置武威張掖敦煌
    列四郡兩關焉。
    自貳師將軍伐大宛之後,西域震懼,多遣使來貢獻,漢使西域者益得職。
    於是自敦煌西至鹽澤,往往起亭,
    而輪臺渠犁皆有田卒數百人,置使者校尉領護,以給使外國者。」

西元前121年,漢武帝時任命霍去病於河西戰役大勝匈奴。
西元前121年,設置酒泉郡、張掖郡。
西元前111年,設置敦煌郡。
西元前107年,在敦煌西北方設置了玉門關,西南方設置了陽關。
西元前101年,設置武威郡。
於輪台(輪台縣)、渠犁(庫爾勒市以南),設置校尉,屯田。

河西四郡為:敦煌,酒泉,張掖,武威。
兩關為陽關和玉門關,
陽關因其處於玉門關之南,所以稱之為陽關,
二關作為西域的門戶,把守通往西域的要塞
二關之間築有長城和烽燧,
陽關烽燧為古陽關守望之處,故有陽關耳目之稱。

歸回城關的駱駝商隊
圖片資料來源機關:PICRYL全球最大的公共領域媒體搜尋引擎

----------------------------------------------------------------

三、絲路的南道和北道

古代絲綢之路自長安出發,經河西走廊到達敦煌,
出玉門關和陽關,分為南北兩條道路,
北面的即為西域北道,南面的是西域南道,
這兩條道路對應著這兩座關口,
西域北道對應著玉門關,西域南道對應著陽關。

1、南道沿崑崙山北麓:

東漢 班固《漢書.西域傳》記載:
「自玉門、陽關出西域有兩道。
    從鄯善傍南山北,
    波河西行至莎車,
    為南道
    南道西踰蔥嶺則出大月氏、安息。

由敦煌沿崑崙山北麓而行,經鄯善國(樓蘭,若羌縣),經且末國(且末縣),經精絕國(民豐縣),經于闐國(和田市),到莎車國(莎車縣)。

南道由莎車國(莎車縣),經由塔莎古道,可至蒲犁國(塔縣的石頭城),經瓦罕走廊,向南繞過蔥嶺(帕米爾高原),離開大夏(塔吉克斯坦的吉薩爾城)塔吉克盆地大月氏(媯水,今烏茲別克的阿姆河)一帶的圖蘭低地,向南至身毒(印度),向西至安息(伊朗)。

2、北道沿天山南麓:

東漢 班固《漢書.西域傳》記載:
自車師前王廷隨北山
    波河西行至疏勒,
    為北道
    北道西踰蔥嶺則出大宛、康居、奄蔡焉。」

由敦煌沿天山南麓,經車師國(吐魯番市),經焉耆國(焉耆縣),經龜茲國(庫車市),經姑墨(阿克蘇市),到疏勒國(喀什市)。

北道由疏勒國(喀什市),向北繞過蔥嶺(帕米爾高原),經大宛(帕米爾高原北側的費爾干納盆地),經康居(帕米爾高原西側的烏茲別克的撒馬爾罕),和絲路南道相會於安息(伊朗)

----------------------------------------------------------------

四、漢宣帝建立「西域都護府」

西元前71年(漢宣帝本始三年),
漢宣帝發動援助烏孫攻擊匈奴的戰爭,
取得了決定性勝利。

東漢 班固《漢書.西域傳》記載:
「是歲,神爵二年也。
    乃因使(鄭吉)并護北道,故號曰都護
    都護之起,自吉置矣。
    僮僕都尉由此罷,匈奴益弱,不得近西域。
    於是徙屯田,田於北胥鞬,披莎車之地,屯田校尉始屬都護。
    都護督察烏孫、康居諸外國動靜,有變以聞。
    可安輯,安輯之;可擊,擊之。
    都護治烏壘城,去陽關二千七百三十八里,
    與渠犁田官相近,土地肥饒,於西域為中,故都護治焉。」

西元前60年(漢宣帝神爵二年),
於烏壘城(輪台縣策達雅鄉)建立西域都護府,
西域都護是漢代西域地方最高長官,
鄭吉被任命為首位都護,
西域都護府與郡級相等,西域都護相當於郡太守。

西元前51年(漢宣帝甘露三年),
呼韓邪單于以臣子的身份覲見宣帝,
西漢與匈奴的百年大戰正式宣告落幕。

----------------------------------------------------------------

五、西域風情詩歌

唐 王翰《涼州詞》詩: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唐 岑參《過酒泉憶杜陵別業》詩:
「昨夜宿祁連,今朝過酒泉。
    黃沙西際海,白草北連天。
    愁裏難消日,歸期尚隔年。
    陽關萬里夢,知處杜陵田。」

唐 王維《送元二使安西》詩: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唐人甚至把它譜成歌曲傳唱,
因爲唱到「陽關」那兒要唱三次,
所以曲名陽關三疊

唐 王之渙《凉州詞二首.其一》詩: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唐 李白《關山月》詩: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歎息未應閑。」

唐 王昌齡《從軍詩》詩:
「青海長雲闇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唐 杜甫《寓目》詩: 
「一縣葡萄熟,秋山苜蓿多。
    關雲常帶雨,塞水不成河。
    羌女輕烽燧胡兒制駱駝
    自傷遲暮眼,喪亂飽經過。」

唐 李頎《古從軍行》詩: 
白日登山望烽火,黃昏飲馬傍交河
    行人刁斗風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雲萬里無城郭,雨雪紛紛連大漠。
    胡鴈哀鳴夜夜飛,胡兒眼淚雙雙落。
    聞道玉門猶被遮,應將性命逐輕車。
    年年戰骨埋荒外,空見蒲桃入漢家。」

諺語:
你走你的陽關道,我過我的獨木橋。」
    比喻各走各的路,各自分道揚鑣。

平原駱駝   

高原駱駝  
圖片資料來源機關:PICRYL全球最大的公共領域媒體搜尋引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