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竹刻】 民國 十八檔 羅漢竹 骨扇

【25竹刻】

骨扇

一種扇子,
以竹、木、象牙等做骨架,
再貼上紙或絹作為扇的面子,
可折疊,
也稱為「折扇」。

明 沈德符《萬曆野獲編》記載:
「吳中折扇,凡紫檀、象牙、烏木者​​,俱為俗製作,
惟以棕竹、毛竹為之者,稱「懷袖雅物」,
其面重金亦不足貴,惟骨為時所尚。」
中國傳統的骨扇,
扇骨一般用竹、木製作,
也有象牙、獸骨、牛角、漆雕等材質,
自明朝開始,「玩」扇子多都以竹為尊。

羅漢竹折扇

羅漢竹又稱佛肚竹,
是製扇材質的中品,
羅漢竹與一般竹子的不同之處,
是竹結較細,節間短而膨大,
好似彌勒佛之肚,又好似疊起的羅漢,故此得名,
應根據竹材的潤度和大小,竹節形成好壞來判斷優劣。

檔數

扇骨是以檔來劃分的,
一般分為九檔、十一檔、十二檔、十三檔、十四檔、十六檔、十八檔、
二十檔、二十二檔、二十四檔、三十檔乃至四十檔不等,
所謂的檔即扇骨的數目,
扇子兩端的兩片骨為大骨,
大骨間的若干骨為小骨,
大、小骨數目之和即為此扇的檔數。

九檔、十一檔扇均為日式扇(講究用紫檀、象牙等名貴材質制骨),
在清末民國年間十分流行,尤其受到文人的青睞。
日式扇大、小骨粗細相仿,大骨最寬處為10至12毫米,最窄處為7毫米,長度在31至32厘米。

十二、十三、十四檔扇骨較少見。
它們流行於明末清初。其特點是方頭,寬骨(指大骨),
長度在一尺左右。
十六檔扇骨是清代至民國年間最為流行的一種規格。
扇骨長約30至32厘米,稱九寸或九寸五扇骨。
大骨寬度基本一致,最寬處為2厘米。
十六檔扇尺寸適中,開度完美(展開後呈140度角),使用舒適,
故在百餘年間流行不衰,獲得了最為普遍的讚譽。
十八檔扇在1949年以後才流行起來,扇骨長約九寸或九寸五。

二十檔、二十二檔、二十四檔幾種規格的扇骨尺寸較小,
長度在16厘米至24厘米之間,
俗稱7寸或八寸扇,皆為坤扇。
三十檔和四十檔扇為工藝扇,
展開後可形成180度角,扇骨短而窄,收藏價值不高。

======================================

民國 十八檔 羅漢竹 骨扇

======================================

 
Copyright © 2021 中華文物藝術網 | Powered by 平華居古美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