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玉器製作步驟

古代玉器製作步驟

《禮記・學記》記載:
「玉不琢,不成器。」
也就是說玉石如果沒有經過雕琢,
是無法成為珍重的玉器的。

切、磋、琢、磨是玉器的製玉技法,
在商代已為工匠們所使用,
先秦稱琢玉,
宋人稱碾玉,
這種製玉技法及至清代晚期,
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玉器製作工藝流程。

清代畫家李澄淵,
在中國活動的英國醫生、東方學家,蔔士禮(Bushell)交往甚密,
應蔔士禮(Bushell)的請求,
於清光緒十七年( 1891 ) 繪《玉作圖》,
記錄描繪傳統制玉的主要步驟,
描繪了制玉人勞動操作的場面,
畫冊共含十二幅彩繪圖,
共分為十三道工序,
其 「搗砂圖說」 和 「研漿圖說」 合為一幅,
三至十三的十一工序各為一幅,共十二幅。

赫柏.R·畢曉普(Heber R.Bishop)(1840–1902)是著名的玉石收藏家,
他與多位學者專家於1906的合著,
《畢曉普收藏-古玉探考》(Investigations and Studies in Jade)一書,
是研究玉石最全面的著作之一,
其中就收錄有晚清畫家李澄淵的《玉作圖》,
是現存記錄中國古代製玉工序的珍貴繪畫作品。

======================================

一、搗沙、研漿(製作解玉沙)

六、掏堂

七、上花(砣出花紋)

八、打鑽

九、透花

十、打眼

十一、木碢

十二、皮碢

======================================

 
Copyright © 2021 中華文物藝術網 | Powered by 平華居古美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