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玉器製作步驟】 十、打眼

古代玉器製作步驟

十、打眼

清 李澄淵 於清光緒十七年( 1891 )所繪《玉作圖》,
記錄描繪傳統制玉的主要步驟,
描繪了制玉人勞動操作的場面,
畫冊共含十二幅彩繪圖,
共分為十三道工序,
其 中「打眼圖」 為第十幅。

香港藝術館– 從璞玉到玉器

======================================

打眼是專門用在製作菸壺、班指、煙嘴之類的小件玉器,
因為這類小件玉器,
小件玉器不方便用手拿著鑽孔,
所以就在大竹筒中装了水,
上面安装木板,木板中央挖洞,
洞的形狀和要鑽孔的玉器相同,以做為固定之用,
「搜弓」來回著拉動,
拉動帶有金剛鑽頭的長柄軋桿,
彎弓會帶動軋桿一來一回的旋轉,
桿尖所嵌的金剛鑽就可以把玉鑽出一個圓洞了。

《玉作圖・打眼圖》記載:
「凡小玉器如煙壺、班指、煙袋嘴等,不能扶拿者,
皆用七八寸高大竹筒一個,
內注清水,水上按木板數塊,
其形不一,或有孔或有槽窩,皆像玉器形,
臨作工時,則將玉器按在板孔中或槽窩內,
再以左手心握小鐵盅按扣金鋼鑽之丁尾,
用右手拉繃弓助金鋼鑽以打眼。」

「打鑽」和「打眼」原理是一樣的,
只是「打鑽」是用在大的玉器(可以手拿著做的玉器)上打洞,
「打鑽」用的工具是「彎弓」帶動「鑽杆」,
「鑽杆」下端所嵌的是金鋼鑽;
「打眼」是用在小的玉器(手拿著不好做的玉器)上打洞,
必須把玉器放在大竹筒中,
用孔板把玉器卡穩了來打洞,
「打眼」用的工具是繃弓」帶動「鐵盅」,
鐵盅」下端所嵌的是金鋼鑽。

《玉作圖・打眼圖・工具説明》記載:
「大竹筒內所用穩玉器木具數塊;
有孔板、大竹筒、鐵盅、金鋼鑽。」

======================================

 
Copyright © 2021 中華文物藝術網 | Powered by 平華居古美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