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雜項】
銀幣
貴州黔字二十分銀幣
民國三十八年,也就是公元1949年,
當時國民黨領導的國民政府決定重新恢復銀本位制度,
當時民國政府發行的金圓券紙鈔面值一貶再貶,
於是於當年7月公告恢復銀本位制,
並續鑄發行民國23年版的「船洋」銀幣,
除中央造幣廠外,成都、廣州等地也紛紛鑄幣,
當時由於貴州省沒有造幣廠,於是於1949年夏天貴州省財政廳自行籌辦,建廠鑄幣,
約7月晚些時候,新組成的貴州省造幣廠落成,
除製造「竹子壹圓」銀主幣外,
又製造出了「半圓」背「50 」、
「廿分銀幣」背「20 」、
「廿分銀幣」背「黔」的三種銀輔幣,
製造不到4個月。
======================================
民國38年 貴州省造 黔字 二十分 銀幣
直徑:2.4公分,厚:0.143公分,重:5.38克
正面:
中央是「黔」字,
「黔」字週邊第一圈以83個點珠圈圍繞,
點珠圈外用27個「20」阿拉伯數字環繞,
在外層用實線圓環,
與幣外緣之間用回形紋組成花飾。
背面:
中心書「廿分銀幣」,
60個點珠組成點珠圈的外環,
上書「中華民國三十八年」,下書「貴州省造」,
最外一環回形紋裝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