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雜項】
郵票
======================================
民國34年 臺灣光復日本郵票加蓋「中華民國台灣省」暫用郵票
第2次世界大戰後期,日本海軍艦隻多被毀滅,日本本土遭攻擊,運輸困難,日本印製之郵票無法供應,且以物資缺乏,遂命各地自行印製郵票。
臺灣地區加印工作,由臺灣照像印刷工場承辦,用膠版平印,由於當時戰爭物質匱乏,造成紙張質地色澤不一,只能採用現有的紙張,故此批郵票無齒槽、背膠十分粗陋、紙質粗劣、厚薄不一、刷色深淺甚為參差。
日本方面則由東京派出了製圖師「日置勝駿」(Hioki Masatoshi),來臺灣協助總督府印製郵票。於民國34年,一共設計了九款郵票:紅色三錢、綠色五錢、淺藍十錢、深藍三十錢、紫色四十錢、棕色五十錢、淺綠一圓、深綠五圓以及粉紅色十圓。
使用較簡單的圖案設計,以大數字標示出郵票面額並附上日本的國花「櫻花」作為裝飾。大面額的五圓及十圓郵票則採用現有的昭和郵票設計:藤原鎌足肖像圖以及梅花圖。
----------------------------------------------------------------
臺灣光復的第一套郵票
不過當這些郵票正在印製的時候,日本帝國就已經於民國34年8月15日宣布投降。許多郵票只使用不到一個月,其中10錢更是僅使用4天而已。不過隨著臺灣郵政事務於民國34年11月3日交接給中華民國政府,所以這些台灣數字郵票也一併停止販售。
民國34年10月25日,臺灣重歸祖國版圖,臺灣行政長官公署交通處,於民國34年11月1日設立臺灣省郵電管理委員會,負責接收郵電事業。此時國內郵票尚未運到,且為使民生安定,臺省幣制仍沿用日據時期流通之臺幣,為應急需,經將一部份日本在臺灣所用郵票,以5號宋體字,分兩直行黑色加蓋「中華民國臺灣省」字樣,權宜行使。
這些加蓋後的台灣數字郵票於第二天開始販售,並一直延續到民國35年12月,已經有足夠的新郵票自中國運到,才停止販售,這些加蓋中華民國字樣郵票,則在民國36年2月1日公告失效。
----------------------------------------------------------------
常臺001「中華民國臺灣省」暫用郵票 1套 9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