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古幣】
在歷史上元末明初老百姓都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可謂是苦不堪言,
而這枚錢幣就是在這種歷史情況下鑄造成的,其中夾雜著歷史的意蘊。
與中國傳統的古錢幣一樣,大中通寶也是採用了圓形方孔的設計理念,
這與中華民族喜歡方圓、柔和這一謙卑的理念密不可分。
大中通寶與中國傳統的古錢幣一樣,也是採用了圓形方孔的設計理念,
這與中華民族喜歡方圓、柔和這一謙卑的理念密不可分。
而這枚錢幣就是在這種歷史情況下鑄造成的,其中夾雜著歷史的意蘊。
與中國傳統的古錢幣一樣,大中通寶也是採用了圓形方孔的設計理念,
這與中華民族喜歡方圓、柔和這一謙卑的理念密不可分。
大中通寶與中國傳統的古錢幣一樣,也是採用了圓形方孔的設計理念,
這與中華民族喜歡方圓、柔和這一謙卑的理念密不可分。
======================================
明 洪武 大中通寶折五背五福
直徑:4公分 重量:13克
「大中通寶」元至正二十一年(公元1361)
為元末起義軍領袖朱元璋稱吳王時所鑄。
大中通寶是在元末反元鬥爭中產生的,
是反抗元統治秩序的手段之一。
明初期貨幣大中通寶的來歷具有相當文化價值。
在當時元末社會動亂,人們紛紛起義,
而當時有六支反元軍事集團先後發行了自己的銅幣,
如韓林兒的「龍鳳通寶」錢,
張士誠的「天佑通寶」錢,
明玉珍的「天統通寶」錢,
以及朱元璋「大中通寶」錢。
這六種錢幣中只有大中通寶取得成功,
畢竟它是明太祖朱元璋下令鑄造的。
到1368時,明太祖改元洪武時停鑄大中通寶,
改鑄行洪武通寶,
但在1371年,明太祖再鑄大中通寶錢,
背文已加鑄「北平」「豫」「濟」「京」「浙」「福」「鄂」「廣」「桂」等地名,
當不再屬於農民起義軍錢,而應劃歸明代錢幣。
但以往有人對這種區別多未注意,或將有背文者稱為農民起義軍錢幣,
或將無背文者歸諸明太祖,脫離了反元鬥爭的歷史背景,都是欠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