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以前的陶瓷
壽州窯
壽州窯是唐代六大名窯之一,
壽州窯以江淮地區中原文化為主,
兼含南北方文化,並具地方特色,
壽州窯早期屬於北方青瓷系統,
到唐代時盛行燒造黃釉,
是由青瓷向黃釉瓷轉變,
民國 邵蟄民 《增補古今瓷器源流考》記載「江南壽州,唐時燒造,其瓷色黃」,
壽州窯主燒黃釉瓷器,精品釉面光潤,色黃如蠟,聞名天下,
唐代越窯青瓷和邢窯白瓷有「南青北白」之稱,
壽州窯以獨具特色的黃釉,
成為南青北白之後興起的又一新的品種,
安徽蕭縣白土窯、河北曲陽窯、河南密縣窯、鶴壁窯、陝西銅川玉華宮窯、山西渾源窯、湖南長沙窯,
也受其影響而生產黃釉瓷器。
【文物的地理位置圖】 --- 一、唐代北方的窯口
======================================
一、燒造時間:
壽州窯創燒於南北朝,
興盛於隋唐,
終燒於唐晚期,
燒造時間長達400餘年。
二、燒造地點:
壽州窯窯址位於安徽省淮南市,
唐代屬於壽州,
故名壽州窯。
三、燒造品種:
壽州窯早期從南北朝就開始燒造青瓷,
一直延燒至隋,
到唐代時開始燒造黃釉瓷,
另外還燒黑釉瓷,釉面光潤如漆,
少數呈醬褐色。
四、燒造器型:
早期產品:器型比較單調,有罐、碗、四系瓶、高足盤、豆、盞等生活用品;
盛期產品:有碗、罐、粉盒、盤、多足硯、洗、印盒、長頸瓶、
印花扁壺、龍柄瓶、水注盞、杯、缽、注子、枕、玩具等;
注子有多角形短流,枕為小長方形,都具有典型唐代風格。
五、裝飾手法:
壽州窯裝飾技法有印花、刻劃花、貼花、堆塑等,以刻劃花為主,
紋飾有動物紋、蓮花紋、雲龍紋、附加堆紋、花卉、團菊、龍紋植物、弦紋等。
六、工藝特點:
早期產品是在還原氣氛中燒成青瓷。
隋代胎質堅硬,胎體較厚,胎色青灰,
釉色青中帶黃綠,有玻璃光澤,常開有小紋片。
唐代以後開始在氧化氣氛中燒成黃釉瓷,
有蠟黃、鱔魚黃、黃綠釉等,
陸羽《茶經》說:「壽州瓷黃、茶色紫」,
記載唐代壽州窯燒造黃釉瓷。
唐代胎色白中泛黃,胎體厚重,
胎、釉較粗,普遍外罩化妝土,
並在未施釉以前先經過素燒,
但釉與化妝土結合不牢,有剝落現象,
玻璃質透明釉,釉面光潤,有細小開片,釉層薄,
壽州窯黃釉有粗細兩類產品,
粗瓷比例較高,多是實用器,
精細者胎為白色。
七、底足特徵:
器物多平底,部份底部中心微微內凹,
碗、盞一類器足的邊稜用刀削去,
碗、盤採用3足支釘或託珠疊燒,
碗、盤內心和底足留有3個支釘或託珠痕。
----------------------------------------------------------------
唐 壽州窯 黃釉 盤口貼花 執壺
----------------------------------------------------------------
唐 壽州窯 鱔魚黃釉 獅型脈枕
----------------------------------------------------------------
唐 壽州窯 黃釉 盤口貼花 鳳首執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