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以前的陶瓷
相州窯
相州北齊時在鄴城,
今河南省安陽市北郊,
隋朝後南遷安陽城,
先後為曹魏、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六朝都城,
相州窯是南北朝隋唐時期中國北方最大的青瓷產地,
也是中國開始燒造白瓷的的窯口,
也是最早於隋代採用白色護胎釉工藝的窯口,
它也是河南省最早燒制瓷器的重要的窯口。
相州窯的產品從創燒就開始精工細作,
相州窯的產品造型簡約,
以少量的簡單樸素紋飾,
模印或刻劃在器表上面,
再以綠黃色的薄釉籠罩,
使器物表面顯得分外美麗。
【文物的地理位置圖】 --- 一、唐代北方的窯口
======================================
一、燒造時間:
相州窯於北魏時期便開始燒造,
興盛於隋朝,
衰落於唐朝。
二、燒造地點:
相州窯的窯址位於河南省安陽市,
安陽在南北朝隋唐時期隸相州管轄,
故稱相州窯。
三、燒造品種:
相州窯燒造品種主要以青釉為主,
其次為白釉和褐釉,
到唐代時又新增了唐三彩及黃釉瓷。
四、燒造器型:
相州窯的產品以日常實用器居多,也有一部分是日用器物模型;
器型有碗、盤、杯、盆、缽、甕、罐、高足盤、高足杯、甕、盤口壺、
小瓶、香爐、硯、燭臺、屋宇模型等。
罐為大宗,一般為二系、三系、四系等。
鎮墓俑有男侍俑頭、武士俑、文吏俑、青瓷駱駝等。
五、裝飾手法:
相州窯裝飾方法有刻花、劃花、印花、貼花等,
器物的紋飾以簡單、質樸為主,
紋飾以蓮花瓣為主,有仰蓮、覆蓮,
常見於器蓋的頂部、碗芯的中央、瓶的肩頸部、盤子的內底、器座的表面,
也有用覆蓮瓣的形狀做成器座,
鄴都在東魏、北齊時期佛教盛行,
這些蓮瓣裝飾是受北朝佛教的影響,
其它紋飾有卷草紋(忍冬紋)、花葉紋、寶相花紋,
也有幾何紋、陰刻或凸線紋、乳釘紋、草葉紋、三角形紋、水波紋等。
六、工藝特點:
器物的胎壁較厚,
胎質較為細膩,胎色灰白,瓷泥經過淘洗,
器裡外施釉,器裡施滿釉,器表施半釉,
施釉薄而均勻,有垂釉現象,但流釉現象不甚顯著,
青釉呈玻璃質,光澤較強,
釉色青中帶綠、青中帶黃、青中帶青灰、青中帶青褐,
也有的器物青色極淺已近白釉,
透過釉層可以窺見胎面,釉厚處色濃,釉薄處色淡。
七、支燒特徵:
窯具有支燒、墊餅和器托,
器物裡面往往留有支燒痕跡。
----------------------------------------------------------------
隋 相州窯 青釉 刻蓮花紋 盞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