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清代古蹟 Youtube 影片】 板橋 林本源園邸 光祿第

台灣清代古蹟 YouTube影片

板橋 林本源園邸 光祿第

本視頻使用的音樂名稱:Rice and Wine
作者: Sight of Wonders
來自: Epidemic Sound
來源:Canva 提供音訊

本視頻使用的音樂名稱:In a Thousand Years
作者: Christian Andersen
來自: Epidemic Sound
來源:Canva 提供音訊

======================================

節目內容:

位於新北市板橋區的林本源園邸,
「林本源園邸」中分成「園」與「邸」兩大部分,
其中的「園」,指的是「林家花園」,
「邸」,指的是林家的祖厝─「三落大厝」,
又稱「光祿第」,
為林家全盛時期所建造之祖厝,
目前作為祭祖用途。

林家首先在板橋建立宅院,
道光27年(1847),
首建「弼益館」於板橋,為點收穀租之處,
咸豐元年(1851),
林家在板橋「弼益館」旁興建三落大厝,並開始修築庭園,
至光緒19年(1893年)全部完工,
「大厝九包五,三落百二門」,
反映出富家大戶的盛況,
建築格局宏偉而嚴謹,工藝精緻,
不論泥塑木雕、剪黏石砌,
皆運用豐富技巧建成,堪為民宅典範。

在中國建築裡,「落」,
是用來計算房子平面佈局的縱向單位,
三落大厝,代表由屋子正面往裡面算共有三排房子,
如果有五排房子,就叫做五落大厝。

在中國建築裡,「厝」,
本來是指停放死人棺材的地方,
大陸福建一帶的人以及從福建移居到台灣的人,
都叫自己的家做「厝」,
古人們的思想認為,生死都是一樣的,
所以活人的住屋也叫做「厝」。

道光27年(1847)首建「弼益館」於板橋,
咸豐元年(1851)林家在板橋「弼益館」旁興建三落大厝。

「光祿第」匾額
表彰板橋林家在劉銘傳主政時代對臺灣的重要貢獻,
光緒十七年(1891年)2月11日經劉銘傳保舉,獲朝廷降旨授為太僕寺卿。

【門印】「楊震辭金」,位於門楣上對稱位置的方型裝飾物

【門印】「蘇武牧羊」,位於門楣上對稱位置的方型裝飾物

「柱礎」,俗稱柱珠,墊在柱子的底下
防止地面的水氣上升侵蝕柱腳。

「如意踏跺」,
是每層石板的長度和寬度都逐層縮小的台階,像徵如意吉祥的美好寓意。
古代台階的數量多為單數,單數為陽數,門口階梯的數量也是權力地位的象徵。

「彎栱」,俗稱「彎躬」、「員光」,建築結構為於廊下

【花籃】,簷下為挑起簷桁所做的不落地柱,
其面地的一方通常為美觀,都會雕出許多裝飾性的作品。

迎賓獅

鎮宅獅

「歲供」,歲供圖案的裝飾,多以特別尺寸的方磚做為雕刻材料,
於作品完成後再拼貼於裝飾位置,
大厝入門光祿第左右兩旁,歲供圖案「子孫大吉」


「拼花圖類」,建物紅磚材料的運用上,以圖案作為裝飾方法,
這類以排列組合技巧所合成的圖案,會以起突的高低差造成雕刻的效果,
以八卦型、龜背型的磚花拼圖裝飾圖案,也都是長壽。

「仰合瓦」,鋪瓦時先做仰瓦,仰瓦要壓上七分露出三分,
再在瓦攏對縫的地方覆上合瓦,合瓦兩側塗上灰泥,使沒有縫隙,
雨水就會沿著仰瓦造成的凹溝流下。

「曲脊」,俗稱「歸頭」,有收歸、收頭的地方的意思,
它剛好位於正脊和垂脊的交接之處,
燕尾、馬背和瓦鎮都是曲脊的主要裝飾。 

「聖旨碑」,置於三落的前花園中,記功標誌物。

======================================

 
Copyright © 2021 中華文物藝術網 | Powered by 平華居古美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