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著名書法作品
宋 蔡襄 致杜君長官尺牘
作品名稱:致杜君長官尺牘
作品作者:蔡襄
創作時間:宋代
原作尺寸:29.2 x 46.8厘米
原作材質:紙本
收藏位置: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中國歷代著名書法家】 蔡襄
======================================
《宋 蔡襄 致杜君長官尺牘》
此帖又名《離都帖》,
全幅22行112字,
乃蔡襄即將渡長江「南歸」途中所書,
此帖追述離都(開封)行至南京(今商丘)而痛失長子等事,
至和2年(1055)六月,蔡襄出知泉州,
離汴京經商丘(南京),長子勻感傷寒去世,
友人來信慰問,襄作此書答謝。
信中所謂「南歸」指回老家做官,
蔡襄宦跡中曾兩度出守福州,首次在慶曆4年(1044),他33歲,
第二次在至和3年(1056),45歲,
據歐陽修《瑞明殿學士蔡公墓誌銘》記載,襄有三子:
「曰勻,將作監主簿;曰旬,大理評事,皆先公卒。幼子巹也。」
蔡勻既有官職,顯然已經是成人,所以可以推斷此書必定作於後一次的「南歸」,
蔡返鄉為官本是榮幸之事,卻逢中年喪子之哀事,
矛盾複雜心情交雜一時,故此帖平靜中含雜亂,躊躇中見傷痛。
書信雖在哀傷慘淡的情緒中寫就,猶不失遒麗之致,
可見蔡襄襟懷與顏真卿告伯祭姪時的激烈有大異,
這似乎可詮釋蘇軾評蔡襄「真(學顏)不如行(學虞)」的原因,
顏真卿之《祭姪文稿》書於心情極其摧裂之時,但行筆恍惚、錯雜,
蔡襄之離都帖則書於悲喜交加之時,故行筆沖融有致,但內含哀韻,
書尚宣情,意情不同,自然行筆有異,這或許不失真不如行的問題,
其實蔡襄是學顏、二王的高手,與虞世南關係不大,
書法豐腴厚重處似顏真卿,兼有王羲之行草之俊秀,
選自《宋四家墨寶》冊。
釋文:
襄啟。
自離都至南京。長子勻感傷寒七日。
遂不起此疾。南歸殊為榮幸。
不意災禍如此。動息感念。
哀痛何可言也。承示及書。并永平信。
益用悽惻。旦夕渡江。不及相見。
依詠之極。謹奉手啟為謝。不一一。襄頓首。
杜君長官足下。七月十三日。貴眷各佳安。
老兒已下無恙。永平已曾於遞中。馳信報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