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鎮的單色釉瓷
11、茶葉末釉
雍正與乾隆時期,許多單色釉的燒成,
皆是御窯廠的督陶官與匠役人等追仿古代的釉色,
再實驗、改良之後的成果,背後包含無數的匠心與創意。
茶葉末釉即為其中的一項。
它的形成機理在於將一層綠色的鉛釉,
施加於另一層含有氧化鐵的黃褐色釉層上,
兩層釉色交疊形成的釉彩仿如茶末故稱之。
此釉色於雍正時期已流行,但色澤偏黃,
至乾隆時期顏色轉綠,
而且大量的運用在仿古銅器的作品上。
在雍正、乾隆時的陶書上仍未有茶葉末釉名稱的出現。
在雍正十三年(1735)唐英的〈陶成紀事〉中記有
「仿廠官窯,有鱔魚黃、蛇皮綠、黃斑點。」
而這些釉據記載為康熙時臧應選督窯時最出色的釉,
至今康熙之物仍未能確定,
在故宮舊藏瓷器中這類茶葉末釉有帶黃、帶綠的釉色,
多為雍正、乾隆款,
並有各種造形,亦有釉上描金、描銀,或做為仿銅的基礎釉。
在乾隆三年(1738)五月的《乾隆記事檔》中記有接旨
「明樣燒造:廠官釉六孔瓶一件」。
在乾隆四年(1739)十一月十八日唐英將按樣燒造瓷器送進。
---------------------------
清 茶葉沫釉 粉彩 花卉紋石榴瓶
---------------------------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景德鎮的單色釉瓷
故宮典藏資料檢索
100萬畫素數位化圖檔及文字均依「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規範,
可免費自由下載及應用。
600萬畫素數位化圖檔及文字均依 「CC授權條款4.0」(CC BY 4.0)規範 ,
圖像與文字均無須申請,不限用途,不用付費即可公開使用,
請於適當位置標示來源為「國立故宮博物院」。
清 雍正 茶葉末釉大缽
清 雍正 茶葉末釉獸首弦紋壺
器內下部露胎,足底塗淡赭色汁。底印有「雍正年製」四篆字款。
清 雍正 茶葉末釉螭耳花澆
清 雍正 茶葉末釉弦紋瓶
清 雍正 茶葉末釉貫耳紙槌瓶
清 雍正 茶葉末釉雙耳壺
清 雍正 茶葉末釉蓮花式盆
清 乾隆 茶葉末釉葫蘆瓶
清 乾隆 茶葉末釉描金銀瓶
清 乾隆 茶葉末釉描金銀盒
清 乾隆 茶葉末釉紙槌瓶
清 乾隆 茶葉末釉六連瓶
六個瓶肩都一般高,六個瓶底齊平、大小相同。
五個外圍相連的瓶壁露出的面積相同,在五個相連瓶壁內成虛體相通無隔,
中間主瓶則由肩而下至足鑽數個洞孔為實體,與外五瓶相通。
清 乾隆 茶葉末釉花觚
清 乾隆 洋彩茶葉末釉金花葫蘆轉旋瓶
清 乾隆 茶葉末釉描金銀三足洗
此件作品仿自銅器大盆,下承三獅首形足,
腹壁外鼓,錐拱出蓮瓣圖案,每一片蓮瓣之內皆加施紅銅色釉。
口沿以金、銀描繪如意雲頭形圖案,
蓮瓣和獅首形足亦綴飾有金點或金絲、銀線,其中部分銀彩已氧化黯沉。
底緣的支點原作支燒定形之用,卻於燒造過程積聚釉滴,
燒成後反而產生仿如古銅生鏽的斑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