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鎮的釉上彩瓷
1、五彩
五彩瓷器成熟於明代,
洪武、永樂為初創期,
宣德至正德為發展期,
嘉靖、萬曆為成熟期,
在康熙朝時代,五彩瓷就是製瓷業的最高水平。
五彩分為青花五彩和單純釉上五彩兩種:
在明代大多是青花五彩,
既是釉下釉上雙層彩,
先在素胎上用鈷藍青料繪出圖案,
然後施一層透明釉入窯在高溫1300°C下燒成青花瓷,
再於透明釉上按照花紋圖案填繪,
以紅、黃、綠、藍、紫等五色彩料為主的基本色調,
再二次入爐經過低溫800°C二次燒成,
其特點是創造了釉下青花與釉上彩料相結合的裝飾方法。
單純釉上五彩是在高溫1300°C下已燒好的素瓷上,
以紅、黃、綠、藍、紫等五色彩料為主色調,
按照花紋圖案填繪,
再二次入爐經過低溫800°C二次燒成二次燒成。
康熙五彩是清朝瓷器的一大門類,
康熙時期匠師發明了釉上藍彩和黑彩,
單純釉上五彩逐漸代替了青花五彩,
康熙五彩採用勾勒填彩的方式。
清 寂園叟《陶雅》記載:
「康熙彩硬,雍正彩軟,
軟彩者,粉彩也,彩之有粉者,
紅為淡紅,綠為淡綠,故約軟彩也。」
青花五彩因為沒有陰陽向背之分,
所以整體顏色對比強烈,線條感更加明顯,
而康熙五彩的釉色搭配更加柔和,顏色增多,
過渡色的出現很好地緩和了顏色搭配的衝擊感,
所以即便釉色非常艷麗,也沒有讓人很艷俗,
相反比青花五彩更加柔和。
康熙時期,五彩中除礬紅外,
綠、黃、紫、藍諸色均水潤勻徹,
燒成後釉彩微微凸出於盤面,
尤其釉上藍彩的使用更是一大突破。
民國 許之衡《飲流齋說瓷》記載:
「清代彩瓷變化繁跡,幾乎不可方物,康熙硬彩、雍正軟彩。
硬彩者,謂彩色甚濃,釉傅其上,微微凸起也。」
康熙五彩官窯製作精細,
常見碗、盤、杯、水丞等小件瓷器,
康熙五彩民窯生產的瓷器多為色彩濃艷的大件。
清 寂園叟《陶雅》記載:
『康熙彩畫手精妙,官窯人物以耕織圖為最佳,
其余龍鳳、番蓮之屬,規矩准繩,必恭敬止,
或反不如客貨(民窯產品)之奇詭者。
蓋客貨所畫多系怪獸老樹,用筆敢於恣肆。』
---------------------------
清 一善堂製 五彩 高仕覽畫圖大盤
---------------------------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景德鎮的五彩瓷
故宮典藏資料檢索
100萬畫素數位化圖檔及文字均依「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規範,
可免費自由下載及應用。
600萬畫素數位化圖檔及文字均依 「CC授權條款4.0」(CC BY 4.0)規範 ,
圖像與文字均無須申請,不限用途,不用付費即可公開使用,
請於適當位置標示來源為「國立故宮博物院」。
明 宣德 五彩鳳凰高足杯
明 成化 五彩花卉碗
明 成化 五彩嬰戲圖碗
明 正德 五彩魚藻紋盤
明 嘉靖 五彩靈芝壽字碗
明 嘉靖 五彩靈芝八寶盤
明 萬曆 五彩三星花卉紋盤
明 萬曆 五彩百鹿圖尊
---------------------------
清 青花五彩花卉紋瓶
清 五彩魚藻紋盤
清 五彩水滸人物圖盤
清 五彩開光花鳥尊
清 官窯 五彩花卉撇口直碗瓶
清 五彩人物金魚紋缸
清 康熙 五彩蘆雁瓶
清 康熙 五彩花鳥梅花式大花盆
清 康熙 五彩仙人菱角花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