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壺的常見泥料】 五、紫砂泥料主要的種類 --- 綠泥

紫砂壺的常見泥料

五、紫砂泥料主要的種類 --- 綠泥

第三類綠泥」:

綠泥產於黃龍山礦脈,
產於黃石石岩層的下部貼層,
和紫泥層中的夾脂,
故有「泥中泥」之稱。

純粹的綠泥礦藏量很少,
綠泥的原礦呈深淺不一的淺灰綠色
成片岩狀或粉末狀,
以手拿之即會沾染上原礦粉末顏色,
燒製出來的成品顏色主要有淺淡的米黃泛青色
綠泥的收縮比一般在14%,
綠泥的砂性弱,泥性重,泥嫩,
俗稱「肉多骨少」,
成型困離,
不利於製作大壺,
適合製作小壺,
常使用在壺身上的彩繪。

綠泥燒製出來的顏色較淡,
顏色是米黃泛青色,
色澤較清新明亮,
本山綠泥古代又稱「白泥」,
適合製作風格明快的壺型,
綠泥的壺身顏色較淡,
不適合泡養顏色較深的茶,
較適合泡綠茶、白茶、黃茶。

純粹的綠泥礦藏是很少的,
大部份的綠泥都是以和紫泥共同生在一起的形態存在的,
綠泥和紫泥的共生礦稱為段泥,
現代人對燒成後色澤偏黃偏淡的一類紫砂壺,
都通稱為段泥,
而那些藍色、綠色的紫砂壺,
號稱綠泥壺、民國綠,
而民國綠紫砂壺則是添加了金屬化工料氧化鈷調配而來的。

======================================

【23紫砂器】   -   清早期 鳴遠款 綠泥 鵝形硯

----------------------------------------------------------------

近代 徐頤 綠泥 圓竹壺

======================================

 
Copyright © 2021 中華文物藝術網 | Powered by 平華居古美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