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壺的學術用語】 五、鑲身筒成型法

紫砂壺的學術用語

鑲身筒成型法

紫砂壺的壺型樣式非常多種,
但製作成的方式基本有兩種:
一、拍身筒成型法。
二、鑲身筒成型法。
拍身筒成型法多使用在圓形的壺型樣式上,
鑲身筒成型法多使用在方形的壺型樣式上。

明末清初 周容《宜興瓷壺記》記載:
「至時大彬,以寺僧始,止削竹如刃,刳山土為之。
供春更斫木為模。
時悟其法,則又棄模。
而所謂削竹如刃者器類增至今日,不啻數十事。」

金沙寺僧是用手捏壺,
而供春「斫木為模」,用木模製坯作壺;
而時大彬又拋棄了木模,用手工制壺,
而且大大發展了製壺的專用工具,
建立了紫砂一套拍身筒、鑲身筒、推牆刮底的傳統技法,
用泥片和鑲接的製壺工藝。

鑲身筒成型法的步驟為:

將泥料打成泥條,
將泥片切成一個個方形的泥塊。

把泥塊打成厚薄均勻的泥片,
按方壺壺身的尺寸裁切成方形的泥片。

然後將方形的泥片用脂泥粘接合起來,
修理平整同時處處予以校正,
一件圓壺壺身就製作完成了。

 
Copyright © 2021 中華文物藝術網 | Powered by 平華居古美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