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硯的常見問題 】 一、如何評斷硯台的優劣?

 古硯的常見問題

一、如何評斷硯台的優劣?

一方好的硯台,
集雕刻、繪畫、書法、詩詞、篆刻於一體,
它的形狀、顏色、石質、義意、氣韻,
賞玩之時令人心曠神怡,
要如選取一方好的硯台,
可以從以下5點著手:

一、看:

將硯石浸入水中或打濕,
觀察有沒有裂痕,有無雜質和瑕疵,
裂痕乃石之大病,有的在面上,有的在側面,
雜質主要指石筋,有黑白兩種,黑者為黑筋、鐵線、雞爪紋等,
有的還像蚯蚓痕跡一樣色黃黑硬滑被稱作隔路的筋紋,
白者為白石英雜質,其質堅硬,最影響石質,
還有一種擔線斜紋,如水線而出現斷裂紋,
石之瑕疵還包括豬鬃孔、黃爛,含土氣的黃色斑點等等。

二、摸:

即用手撫摸硯面,
若感覺細膩滋潤者為上品,
撫摸感覺細膩如嬰兒的屁股、美人膚,
即是對手感好的形容。

清 吳蘭修《端溪硯史》記載:
「水巖石其體重而輕,質剛而柔,
摩之寂寂無纖響,
按之若小兒肌膚溫軟,嫩而不滑,秀而多姿,
握之稍久掌中水滋,
蓋《筆陣圖》所謂浮津耀墨,無價之奇者也。」

有的非常好的硯質,
按手於硯石的面上,
就會留下指印。

三、聽:

即聽敲擊硯石的聲音,
即用手將硯台托空,
然後用手指或木棍敲擊硯台,
聽硯石出現的聲音。

通過石聲,可以知道硯石,
老嫩、堅密的程度,
體內有無內傷、石裂、石筋,
通常堅老和無傷、無筋的石硯,
敲擊時會發出清亮的聲音。

老坑端硯,以泥聲為上,
歙硯以金聲為貴,
而出土的高古歙硯更是大多千年金聲化木聲,
由於老坑端硯長年受水的浸漬,
硯石岩性為泥質結構,
礦物成分主要由雲母類黏土為主組成,
擊之發出木聲,無鏗鏘之聲,
與宋坑比較有明顯不同。

 四、磨:

用研墨試一下硯台,
如是下墨快、發墨如油的硯台,
有以下的形容:
「研墨不滯,滑不拒墨,下墨如風,
磨墨無聲,堅勁發墨,停墨浮艷。」

墨條的硬度為,摩氏硬度(2.2至2.4級),
如果硯台硬度太低,粒度過細,
則摩擦力亦小,下墨慢,發墨也不好,
反之,如果硯台硬度太大也不好,
硯台的硬度為,摩氏硬度(3級)左右最合適,
加之細膩而密集的鋒芒,
這樣的硯台磨墨時既不打滑又相戀,
而端硯的硬度為,摩氏硬度(2.8至3.5級),
而老坑端硯的硬度為,摩氏硬度(2.9級),
這正是老坑端硯能有穩重的磨感,
研墨下墨發墨俱佳的奧秘所在,
以老坑端硯研墨,
20-30圈既可用,
50圈能用,
100圈則研墨到位,
則適合於創作,
所以是否為好的硯台,
一上手真假便一目了然。

五、硯台是否有六名:

收藏市場上流傳著「硯貴有名、身價倍增。」的說法。

1、名硯

唐代,石質硯台佔據主流,
逐漸出現四大名硯:
甘肅岷縣的洮硯、廣東肇慶的端硯、
安徽歙州的歙硯、以河泥製成的澄泥硯。

【古硯的常見問題 】   一、什麼是「四大名硯」?

2、名

端硯常見的有十幾個坑種,
以三大名坑:老坑麻子坑坑仔岩為最優

歙硯產於婺源縣溪頭鄉境內的龍尾山(羅紋山),
下溪澗中所產為最優,
稱為「龍尾硯」。

洮硯以「喇嘛崖」宋代老坑最為名

北宋 歐陽修評論說:
「端溪以水岩為上品,
龍尾以深溪為上品,
若論二者之優劣,
龍尾遠在端溪之上也。」

3、名石

端硯的石品種類繁多,
有青花、蕉葉白、石眼等名品。
歙硯的石品紋理主要為:
羅紋、眉子、魚子、金星、金暈等五大類。

4、名雕刻家

如明代製硯名家,張寅,葉壤,
清代吳門製硯名家,
顧得麟、顧二娘,
康熙年間被召人宮廷製作御硯的顧公望,
高鳳翰平生癖硯,精於金石書面。

5、名收藏家

藏硯名人有,
陳洪綬、高鳳翰、紀曉嵐等,
清代的黃任的書齋中藏書甚多,
更有名硯十方,故名齋為「十硯齋」,
自號「十硯老人」「十硯叟」。

6、銘文

不少古代文人,
喜愛於硯台上,題詩刻詞,
有很多是非常精彩、精美的詩詞文字,
也有的是格言、警語,
也有的是讚美硯石的,
有的是述志、記事、嘆世、抒情,
多者數十字,少者二三。

======================================

清 乾隆 錢大昕銘 蘭亭 綠端硯

======================================

 
Copyright © 2021 中華文物藝術網 | Powered by 平華居古美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