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典故】 蘭亭集序(脩禊、曲水流觴、蕭翼賺蘭亭)

歷史典故

蘭亭集序(脩禊、曲水流觴、蕭翼賺蘭亭)

【中國歷代書法名家】       王羲之

【歷史典故 Youtube 影片】     《蘭亭集序》的前世今生

【故宮文物賞析 Youtube】     蘭亭序 定武蘭亭 ( 石拓本 )

【故宮文物賞析 Youtube】     蘭亭序 元 陸繼善 摹禊帖

【故宮文物賞析 Youtube】     蘭亭集序 石拓本 + 雙鉤摹本 

【故宮文物賞析 Youtube】     蘭亭集序 雙鉤摹本 

======================================

蘭亭集序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
羣賢畢至,少長鹹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
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爲流觴曲水,列坐其次。
雖無絲竹管絃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

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
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

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
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爲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
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
固知一死生爲虛誕,齊彭殤爲妄作。

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
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
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蘭亭集序》 翻譯

----------------------------------------------------------------

永和九年(353年)三月三日,
王羲之和他的友人,
在浙江會稽山陰的蘭亭,
舉行修禊雅集,
曲水流觴,賦詩唱和,
作詩三十七首,
篇集成《蘭亭詩》,
王羲之則為《蘭亭詩》寫序言,
為《蘭亭集序》。

王羲之以特選的鼠鬚筆和蠶繭紙書寫,
首先寫聚會盛況,
描述環境「茂林修竹、清流激湍」,「天朗氣清,惠風和暢」,
之後筆鋒突變,格調轉為悲傷,
寫歡樂時光不長久及人生短暫,

然而他並不宣揚「及時行樂」,
而是斥了莊子的「一死生、齊彭殤」的論調,
通篇語言流暢,不勉強藻飾、通俗自然,
結合駢句、駢散,靈活自如,堪稱歷代名篇,
可以看出王羲之行書兼有端莊與流麗的美感,
文章的內容在表達豁達開朗的人生觀,
書法也追求不激不厲,平淡優雅的風度。

----------------------------------------------------------------

中國書法史的第一個高峰

東漢 張芝,由章草演變為今草。
曹魏 鍾繇,由隸書草演變為楷書。
東漢末年 劉德昇,創造了行書。
東晉 王羲之,繼而總其成,史稱「晉書」,
與漢賦、唐詩、宋詞、元曲齊名,
行書因王羲之的《蘭亭集序》風行於世,
被後世尊稱為「天下第一行書」。

王羲之寫經換鵝

----------------------------------------------------------------

《蘭亭集序》的由來

公元353年的三月初三日,
會稽內史王羲之,邀請全國四十多位軍政高官,
在浙江省紹興縣的蘭亭,
舉行的一種脩禊的儀式,
並於雅集中,飲酒、寫詩、觀山、賞水,
王羲之匯集各人的詩文,合編成集,
並乘興作《蘭亭集序》,
技法變化豐富,運筆遒勁迅捷,
形勢欹側起伏,體態生動自然。

----------------------------------------------------------------

脩禊之事

「上巳節」,是中國漢族民俗之第一節日,
於農曆三月上旬的巳日,為「脩禊日」,
「祓」:古代為除災求福而舉行的一種儀式,
「禊」:古代春秋兩季在水邊舉行的清除不祥的祭祀,
禊事多在水邊舉行「祓除畔浴」,
是一種濯除不潔、滌舊蕩新之活動,
「祓除」又稱為「祓禊」,
「祓禊」是王羲之說的「修禊」。

----------------------------------------------------------------

曲水流觴

脩禊日之活動除有「祓除不祥 」之外,
也有祭祀宴飲、曲水流觴、郊外遊春等活動,
「曲水流觴 」或稱「流杯 」、「泛酒 」、
「曲水流杯 」、「流觴曲水 」、「流杯曲水 」等,
「觴 」即酒杯,兩旁有耳,稱「羽觴 」,
通常為木製,小而輕,可浮於水上,
屆時人們在環曲的水邊雅集,
放酒杯於水中,流杯停於面前,
當者即需賦詩飲酒。

----------------------------------------------------------------

王羲之撰寫《蘭亭集序》

王羲之等26人當場賦詩,
其中11人各賦兩篇,15人各賦一篇,
共計37篇,編定為《蘭亭集詩》,
由王羲之撰寫《蘭亭集序》,
《蘭亭集序》又稱作蘭亭序、蘭亭帖、
禊序、禊帖、臨河序、蘭亭宴集序,
傳說王羲之是趁著酒興方酣之際,
用蠶繭紙、鼠鬚筆疾書此序,
通篇28行, 324字,
凡字有復重者,皆變化不一。

----------------------------------------------------------------

蕭翼賺蘭亭

據傳唐太宗生平最酷愛晉王羲之和王獻之二人書法,
聽說辯才和尚藏有王羲之蘭亭序真蹟,
於是派遣御史蕭翼設法謀取,
王羲之死後,《蘭亭集序》傳入五子徽之手中,
以後代代相傳,七世孫智永傳給了弟子辨才,
辯才和尚為智永禪師弟子,
博學工文,琴、棋、書、畫皆得其妙,
辯才和尚極珍愛此帖,
在其所寢方丈樑上,鑿其暗楹,以貯蘭亭,
每日於窗下臨摹蘭亭集序數遍。

蕭翼 以書生打扮,
與辯才交遊,
二人常以詩文酬,情感融洽,
漸漸地辯才對蕭翼不加防備,並示以蘭亭觀之,
有一天蕭翼乘辯才和尚外出赴齋,
遂將辯才藏之於寢室上之蘭亭集序竊去,
唐 閻立本 蕭翼賺蘭亭圖》,
描繪唐代蕭翼賺蘭亭的故事。

根據唐 何延之撰《蘭亭記》記載,
王羲之死後,《蘭亭集序》傳入五子徽之手中,
以後代代相傳,七世孫智永傳給了弟子辨才,
唐太宗非常喜歡王羲之的書法作品,
唐太宗便派出了御史蕭翼去探聽虛實,
蕭翼假裝成山東潦倒書生身份與辨才接近,
辨才告訴蕭翼,他有蘭亭集序,給蕭翼驗看,
蕭翼騙取到手,便獻給唐太宗。

唐閻立本畫蕭翼賺蘭亭圖

----------------------------------------------------------------

唐人摹本

據傳唐太宗得到《蘭亭集序》真跡,
即令虞世南、褚遂良、馮承素、歐陽詢等人,
臨摹翻刻,分賜皇子、近臣,世稱「唐人摹本」,
相傳是唐代歐陽詢據王羲之的真跡臨摹,
認定為諸摹本當中的奪真之作,
遂以此摹本刻勒上石,
留在宮中的學士院。

----------------------------------------------------------------

定武蘭亭

唐太宗(598-649)得到王羲之的《蘭亭序》後,
命著名書法家臨摹,
其中最好的是歐陽詢的作品,
唐代歐陽詢據王羲之的真跡臨摹,
且獲得唐太宗認定是諸摹本當中的奪真之作,
遂以此摹本刻勒上石留在宮中的學士院。

唐以後失傳,
石刻於唐以後失傳,於北宋被發現,置於定州,
宋熙寧間(1068-1077)定武太守薛珦,
所搨之石搨本,名為《定武蘭亭》,
依據唐代歐陽詢摹本上石,
是蘭亭諸刻中最好的刻帖,
直到十一世紀,定武太守薛祥拓印,故名定武,
存在兩個版本,其中一個版本缺少 5 個字符,
雖然這是後者,
但袁杰(1266-1327)認為這是在宣和(1119-1125)收藏後送給王甫的石頭。

這是最著名的序言版本,
穩重的風格與歐陽詢相似,
薄紙形成清晰的古風線條,
保留了王羲之的風格,
本件拓本字蹟筆畫略粗,
卷後有北宋人題跋,
從字蹟缺損與石紋的自然裂痕來看,
是目前僅見完整的初拓本。

定武蘭亭真本

----------------------------------------------------------------

「雙鉤廓填法」摹本

「雙鉤廓填法」是複製書法的一種方法,
以較透明的紙,覆蓋於原件上,
映窗以細筆鉤描出每個字的框架,
然後每筆之中,再用墨填補,
故又名響拓,又名雙鉤描,
摹本水準有高有低,
但總算是原件的複製,
是最接近蘭亭集序真跡的摹本。

唐 馮承素摹本與元 陸繼善摹本

唐太宗朝供奉榻書人,直弘文館馮承素等,
奉聖旨於《蘭亭集序》真跡上雙鉤所摹寫,
即是馮承素模仿本,馮承素的複製品。

元 陸繼善摹禊帖,
 陸繼善(活動於西元十四世紀後期),
江蘇甫里人。
字繼之,號玄素,
曾隨侍趙孟頫,得習「雙鉤廓填法」,
元 陸繼善摹禊帖為陸繼善用河北鼠毫筆,
雙鉤其兄所藏,唐人摹〈蘭亭序〉,
陸繼善雙鉤廓填其兄所藏唐人摹本。

兩者明顯反映出兩者所共有的風格來源,
如刪補塗改的部分,「羣」字末筆的分叉、
「茂」字的牽絲、「為」字的姿態等等。

唐馮承素摹蘭亭

元陸繼善摹禊帖

----------------------------------------------------------------

《蘭亭集序》的真跡之謎

根據唐 何延之撰《蘭亭記》記載,
太宗臨死前,對高宗說,
朕想得《蘭亭》和朕同去,
太宗駕崩時,《蘭亭集序》入昭陵隨葬,
目前於世的《蘭亭集序》均為拓本和臨摹本,
臨摹本雖與真迹並非完全相同,
但傑出的臨摹作品,其實在某種程度上,
也具有相當的藝術水準,
作研究用途,也有助於對原作的認識。

======================================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書畫 

故宮典藏資料檢索
100萬畫素數位化圖檔及文字均依「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規範, 
可免費自由下載及應用。
600萬畫素數位化圖檔及文字均依 「CC授權條款4.0」(CC BY 4.0)規範 ,
圖像與文字均無須申請,不限用途,不用付費即可公開使用,
請於適當位置標示來源為「國立故宮博物院」。

元 陸繼善摹禊帖

----------------------------------------------------------------

晉唐正書(四)冊 神龍蘭亭

----------------------------------------------------------------

定武蘭亭真本卷

----------------------------------------------------------------

唐 閻立本 唐嫣立本畫蕭翼賺蘭亭圖卷

======================================

 
Copyright © 2021 中華文物藝術網 | Powered by 平華居古美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