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典故
後赤壁賦
是歲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將歸于臨臯。
二客從余。過黃泥之坂。霜露既降。木葉盡脫。
人影在地。仰見明月。顧而樂之。行歌相答。
已而歎曰。有客無酒。有酒無肴。月白風清。如此良夜何。
客曰。今者薄暮。舉網得魚。巨口細鱗。狀如松江之鱸。
顧安所得酒乎。歸而謀諸婦。
婦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時之須。
於是攜酒與魚復遊於赤壁之下。
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曾日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復識矣。
余乃攝衣而上。履巉巖。披蒙茸。踞虎豹。登虯龍。
攀栖鶻之危巢。俯馮夷之幽宮。蓋二客不能從焉。
劃然長嘯。草木震動。山鳴谷應。風起水涌。
余亦悄然而悲。肅然而恐。凜乎其不可留也。
返而登舟。放乎中流。聽其所止而休焉。
時夜將半。四顧寂寥。適有孤鶴。橫江東來。
翅如車輪。玄裳縞衣。戛然長鳴。掠余舟而西也。
須臾客去予亦就睡。夢二道士。羽衣蹁躚。過臨臯之下。
揖余而言曰。赤壁之遊。樂乎。
問其姓名。俛而不答。嗚呼噫嘻。
我知之矣。疇昔之夜。飛鳴而過我者。非子也耶。
道士顧笑。余亦驚寤。開戶視之。不見其處。
後赤壁賦 翻譯
======================================
蘇軾
( 1037 - 1101 )
字子瞻,
號東坡居士,
四川人,
北宋文學家、書畫家,
詩、文、書、畫皆精,
學識淵博爲『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
書法擅長行書、楷書 為『宋四家』之一,
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詩文書畫皆精,
其文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爲「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詩與黃庭堅並稱「蘇黃」,
其詞與辛棄疾並稱「蘇辛」,
其書法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
1079年蘇軾因「烏臺詩案」,被宋神宗貶謫到黃州,
1082年蘇軾與友人兩度泛舟遊覽赤壁(湖北黃岡縣),
後來作了前後兩篇〈赤壁賦〉,
記述所觀所感,
由月夜泛舟的舒暢,到懷古傷今的悲咽,再到思想的達觀,
全賦文字優美,情韻深致、理意透闢,
富有深刻的哲理,是文學史上的重要名作。
----------------------------------------------------------------
【中國歷代著名書法家】 十四、蘇軾
【歷史典故】 - 001、前赤壁賦
展覽報導 - 「國寶聚焦 - 元趙孟頫〈行書赤壁二賦冊〉」特展
展覽報導 - 國立故宮博物院 「筆墨見真章—歷代書法選萃:宋 蘇軾書前赤壁賦」
======================================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書法
故宮典藏資料檢索
100萬畫素數位化圖檔及文字均依「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規範,
可免費自由下載及應用。
600萬畫素數位化圖檔及文字均依 「CC授權條款4.0」(CC BY 4.0)規範 ,
圖像與文字均無須申請,不限用途,不用付費即可公開使用,
請於適當位置標示來源為「國立故宮博物院」。
元趙孟頫行書赤壁二賦 冊
趙孟頫(1254-1322),
浙江吳興人,字子昂,號松雪道人。
本宋宗室,宋亡仕元,官至翰林學士承旨。
趙孟頫提倡復古,影響當代甚鉅。
其書法力追晉唐,書風歷經三變,
先臨宋高宗,再學鍾繇及二王,最後取法李邕。
趙孟頫寫此作在大德五年(1301),
時年四十八歲,正值盛年。
作品筆筆細節講究,體態優雅,行氣流利圓轉,結字有晉人古風。
趙孟頫特意以蘇軾好友李公麟的白描風格畫東坡像一幅置於起首,
其中黑色的腰帶,純然以中鋒「寫」出,
為趙孟頫之書法入畫理論最精彩的實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