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典故
前赤壁賦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遊于赤壁之下。
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斗牛之間。
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
浩浩乎如憑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於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泝流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其聲烏烏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
餘音嫋嫋。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
客曰。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
東望夏口。西望武昌。山川相繆。鬱乎蒼蒼。
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
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
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且吾與子漁樵於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
駕一葉之扁舟。舉匏尊以相屬。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
知不可乎驟得。託遺響於悲風。
蘇子曰。
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
盈虛者如代。而卒莫消長也。
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
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
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食。
客喜而笑。洗盞更酌。肴核既盡。杯盤狼籍。
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
蘇軾
( 1037 - 1101 )字子瞻,
號東坡居士,
四川人,
北宋文學家、書畫家,
詩、文、書、畫皆精,
學識淵博爲『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
書法擅長行書、楷書 為『宋四家』之一,
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詩文書畫皆精,
其文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爲「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詩與黃庭堅並稱「蘇黃」,
其詞與辛棄疾並稱「蘇辛」,
其書法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
1079年蘇軾因「烏臺詩案」,被宋神宗貶謫到黃州,
1082年蘇軾與友人兩度泛舟遊覽赤壁(湖北黃岡縣),
後來作了前後兩篇〈赤壁賦〉,
記述所觀所感,
由赤壁之戰轉到談論天地人生,
由月夜泛舟的舒暢,
到懷古傷今的悲咽,
再到思想的達觀,
全賦文字優美,
情韻深致、理意透闢,
富有深刻的哲理,
是中國文學史上著名的傑作。
----------------------------------------------------------------
【中國歷代著名書法家】 十四、蘇軾
【歷史典故】 - 002、後赤壁賦
【故宮文物賞析 Youtube】 北宋 蘇東坡 前赤壁賦
展覽報導 - 「國寶聚焦 - 元趙孟頫〈行書赤壁二賦冊〉」特展
展覽報導 - 國立故宮博物院 「筆墨見真章—歷代書法選萃:宋 蘇軾書前赤壁賦」
======================================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書法
故宮典藏資料檢索
100萬畫素數位化圖檔及文字均依「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規範,
可免費自由下載及應用。
600萬畫素數位化圖檔及文字均依 「CC授權條款4.0」(CC BY 4.0)規範 ,
圖像與文字均無須申請,不限用途,不用付費即可公開使用,
請於適當位置標示來源為「國立故宮博物院」。
宋 蘇軾 書前赤壁賦
蘇軾因文字獄被貶黃州,
政治上的打擊 固然讓他痛心,
卻無法迫他屈服就此擱筆,
在與朋友遊歷赤壁之後,
懷古感傷,於是提筆成文,
抒發自己對人生的體悟,
為傳世僅存的東坡親筆赤壁賦,
集文學與書法藝術創作於一。
「前赤壁賦」完稿後一年,
方為知己「傅堯俞」書寫此篇賦,
為避免再次因詩文招惹罪名,
他特別叮嚀好友小心收藏,
提到後赤壁賦留待來日再寫寄,
運筆沉穩、墨色清潤,
顯得平和圓融 十分契合,
兩詩文所表達曠達的人生觀。
元趙孟頫行書赤壁二賦 冊
趙孟頫(1254-1322),
浙江吳興人,字子昂,號松雪道人。
本宋宗室,宋亡仕元,官至翰林學士承旨。
趙孟頫提倡復古,影響當代甚鉅。
其書法力追晉唐,書風歷經三變,
先臨宋高宗,再學鍾繇及二王,最後取法李邕。
趙孟頫寫此作在大德五年(1301),
時年四十八歲,正值盛年。
作品筆筆細節講究,體態優雅,行氣流利圓轉,結字有晉人古風。
趙孟頫特意以蘇軾好友李公麟的白描風格畫東坡像一幅置於起首,
其中黑色的腰帶,純然以中鋒「寫」出,
為趙孟頫之書法入畫理論最精彩的實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