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典故】 - 00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歷史典故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古代玉器製作步驟

香港藝術館– 從璞玉到玉器

======================================

「他山之石」的記載

《詩經.小雅.鶴鳴》記載:
鶴鳴於九皋,聲聞於野。
魚潛在淵,或在於渚。
樂彼之園,爰有樹檀,其下維蘀。
他山之石,可以爲錯。
鶴鳴於九皋,聲聞於天。
魚在於渚,或潛在淵。
樂彼之園,爰有樹檀,其下維谷。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譯文

幽幽沼澤仙鶴鳴,聲傳四野真亮清。
深深淵潭游魚潛,有時浮到渚邊停。
在那園中真快樂,檀樹高高有濃蔭,下面惡木葉凋零。
他山上的石頭,可以用來磨玉器。
幽幽沼澤仙鶴唳,聲傳天邊很整齊。
淺淺渚灘游魚浮,有時潛入淵潭嬉。
在那園中真快樂,檀樹高高枝葉密,下面楮樹矮又細。
他山上的石,可以用來琢玉器。

意思是別的山上的石頭,
能夠用來琢磨玉器。
原本比喻指別國的賢才可以用來治理本國,
也用以比喻借助外力,可以改正自己的缺失,
別人的榜樣,可以作為自己的借鏡,
別人的言語事例,可以糾正自己的缺失,
透過學習其他人的經驗和方法來提升自己。

----------------------------------------------------------------

解玉砂

中國古代治玉時需用一種粉粒狀磨料
能對各種玉石材料起磨削作用,
這種磨料又叫「解玉砂」,
它們的硬度一般比玉料高,
古人利用簡單的工具,配以解玉砂,
帶動堅硬的解玉砂在玉料表面來回運動,
就能切割、琢磨既硬又韌的玉料。

這裏説的「它山之石」就是,
別的山上的石頭,
能夠用來琢磨玉器,
將別的山上的石頭,
搗制篩選製成的礦砂,
就是解玉砂礦砂
它們的硬度一般比玉料高,
可以切割研磨玉器。

明 宋應星《天工開物》記載:
「中國解玉沙,出順天玉田與真定邢臺兩邑,
其沙非出河中,有泉流出,
精粹如麵,藉以攻玉,永無耗折。」

南宋 佚名的《百寶總珍集》記載:
碾玉邢砂出河北,水晶瑪瑙及諸工,
若無此物碾不成,體似潮砂灰撲撲
此砂出河北邢州,販到此間。價平每斤直錢四百文。
如遭漏燒過者亦中,使稍慢。夾新砂使價低。」

解玉砂為「碾玉邢砂」,
指明治玉「若無此物碾不成」,
砂的色澤呈「灰撲撲」的灰色。

北宋 王存、曾肇、李德芻的《元豐九域志.河北路》記載:
「邢州,鉅鹿郡安國軍節度,治龍岡。
轄縣五:龍岡、沙河、鉅鹿、內丘、南和。
土貢:絹一十匹、瓷器一十事、解玉砂一百斤。」

記載了北宋神宗元豐年間,
河北路的邢州向朝廷進貢解玉砂。

----------------------------------------------------------------

玉作圖・搗沙圖

《玉作圖・搗沙圖》記載:
「攻玉器具雖多,大都不能施其器本性之能力,不過助石沙之能力耳。
傳雲,黑、紅、黃等石沙產於直隸獲鹿縣,雲南等處亦有之。
形似甚碎砟子,必須用杵臼搗砟如米糝,再以極細篩子篩之,
然後量其沙之粗細漂去其漿,將淨沙浸水以適用。」

站著的玉工,
拿著杵去搗石臼裡的石料,
要把石料敲得細碎,
製作成「解玉砂」的砂礦。

----------------------------------------------------------------

玉作圖・開玉圖

《玉作圖・開玉圖》記載:
「器用聚鋼條及浸水黑石沙,
凡玉體極重即宜用此圖內所畫之式以開之。
至若玉二三十斤,則以天秤吊之,
再用尺六見圓大扎碢開之。
論玉之產于山水,其原體皆有石皮
今欲用其玉,必先去其皮,
剝果皮取其仁也,故云開玉
此攻玉第一工也。」

兩個玉工你來我往的拉著這個條鋸,
條鋸上主要用來切割玉璞的是一條鋼絲,
樹上掛一個壺,裝有混和著水的「解玉沙」,
混和著水的「解玉沙」滴到玉璞上,
鋼絲加上和著水的「解玉沙」,
來回的摩擦和切割就能把石玉皮切掉。

======================================

 
Copyright © 2021 中華文物藝術網 | Powered by 平華居古美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