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典故】 - 008、辟雍(圜橋教澤,學海節觀)

歷史典故

辟雍(圜橋教澤,學海節觀)

【中華文物教學 Youtube】     晉唐時期的辟雍硯及多足硯

【01高古瓷】      唐 唐三彩 寶花獅子團窠紋 辟雍硯

【07清瓷 新品種】  清 粉彩 花卉紋 辟雍硯

======================================

《禮記・王制》記載:
「大學在郊,天子曰辟雍,諸侯曰泮宮。」

「辟雍」為西周時天子所轄政府之學校,
是天子、學生學習禮樂、接受教育的地方。

辟雍又寫作璧廱
「辟」借作字,
說明辟雍是一個圓形的建築,
「雍」字當寫作,廣字下面加一個邕,
廣是高屋之形,邕字乃是四方有水,土在其中,
辟雍即指學校的建築,是建在圓形且四面環水的中央。

西漢 劉向《五經通義》記載:
「天子立辟雍者何?
所以行禮樂,宣教化,
教導天下之人,使為士君子,
養三老,事五更,
與諸侯行禮之處也。」

《詩經·大雅·靈台》記載:
「麀鹿濯濯,白鳥翯翯。
王在靈沼,於牣魚躍。
虡業維樅,賁鼓維鏞。
於論鼓鐘,於樂辟廱

譯文:
母鹿的毛皮美麗而有光澤,白鳥的羽毛潔白而肥潤
王在靈台的水池,啊呀水池裏充滿了跳躍的魚兒啊!
懸掛鐘磬的柱子、架子、大鼓、大鐘都齊了。
啊呀鐘鼓的聲音多麼和諧啊!啊呀辟雍裏的喜樂多麼洋溢啊!

闢雍一般是建在,都城的東南方向郊野,
是陽光、雨水充沛的位置,
在圓形水系的外側,還有草木繁盛的自然環境,
是教育學生六藝「禮樂射御書數」的地方。

----------------------------------------------------------------

南朝劉宋 范曄《後漢書・儒林傳上》記載:
「中元元年,初建三雍
 明帝即位,親行其禮。」

東漢明帝時建立三雍,
辟雍、明堂、靈臺,
合稱三雍,又叫三雍宮,
是帝王舉行祭祀、典禮的場所。

南朝劉宋 范曄《後漢書・儒林傳上》記載:
「天子始冠通天,衣日月,備法物之駕,盛清道之儀,
坐明堂而朝群后,登靈臺以望雲物,
袒割辟雍之上,尊養三老五更。
饗射禮畢,帝正坐自講,諸儒執經問難於前,
冠帶縉紳之人,圜橋門而觀聽者蓋億萬計。
其後復為功臣子孫、四姓末屬別立校舍,
搜選高能以受其業,自期門羽林之士,
悉令通孝經章句,匈奴亦遣子入學。
濟濟乎,洋洋乎,盛於永平矣!」

辟雍本為西周天子所設立的大學,
東漢以後,歷代皆有辟雍,
除北宋末年為太學之預備學校,亦稱「外學」外,
均為行鄉飲、大射或祭祀之禮的地方。

東漢明帝於辟雍講學教化人民,
校址圓形,圍以水池,
前門外有便橋是為圜橋門
帝正坐自講,諸儒執經問難於前,
冠帶縉紳之人站立在圜橋門,觀聽者約有萬人。

圜橋教澤,學海節觀

明清兩代國子監是國家教育管理機構、最高學府,
北京國子監於清乾隆四十九年,建立辟雍大殿
琉璃牌樓正面是乾隆皇帝的題字「圜橋教澤」,
而背面題字「學海節觀」,
是指辟雍四面環水,水周流不斷,象徵教化不息,
皇帝講學教化人民時,學生眾多,只好靠水將學生分開。

======================================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繪畫

故宮典藏資料檢索
100萬畫素數位化圖檔及文字均依「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規範, 
可免費自由下載及應用。
600萬畫素數位化圖檔及文字均依 「CC授權條款4.0」(CC BY 4.0)規範 ,
圖像與文字均無須申請,不限用途,不用付費即可公開使用,
請於適當位置標示來源為「國立故宮博物院」。

清陳士倌聖帝明王善端錄(漢)漢明帝

漢明帝幸辟雍。行養老禮
以李躬為三老。桓榮為五更
三老服都紵大袍。冠進賢。扶玉杖。
五更不杖。乘輿到辟雍禮殿。
御坐東廂。遣安車迎三老五更。於太學講堂。
天子迎于門屏。交禮。道自阼階。
三老升自賓階。至階。天子揖如禮。
三老升東面。設几正履。
天子親袒割牲。執醬而饋。執爵而酳。
五更南面。禮亦如之。
禮畢。引榮及弟子升堂。
上自為下說。諸儒執經問難於前。觀聽萬計。

臣陳世倌贊曰:
貴德尚齒,授几肆筵,
李躬耆學,桓榮舊賢,
尊事兄事,憲乞於前,
虞周令典,漢道復宣。

----------------------------------------------------------------

唐 唐三彩 寶花獅子團窠紋 辟雍硯

唐三彩 寶花獅子團窠紋 辟雍硯

----------------------------------------------------------------

清 粉彩 花卉紋 辟雍硯

======================================

 
Copyright © 2021 中華文物藝術網 | Powered by 平華居古美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