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字字體
一、甲骨文
為商朝晚期王室用於占卜記事而在龜甲或獸骨上契刻的文字,
是中國及東亞已知最早的成體系的成熟文字。
商代文字上承原始刻符號,下啟西周文字,是漢字發展的關鍵形態,
現今的文字或說楷書即由商代文字漸漸演變而來。
目前發現的漢字最早的成熟形態是甲骨文。
甲骨文是保留有部分象形文字色彩的漢字形態,
從十九世紀末人們發現甲骨文到現在已經有超過15萬片的甲骨出土,
把文字刻寫到堅硬的甲骨遠比寫到竹簡、縑帛或紙張上,要難得多,
人們大多認為,在使用甲骨文的時代,
能夠同時掌握文字識別和刻寫技術的人是非常少的,
而這些人可以說就是中國古代最早的一些書法家,
甲骨文開始成為人們藝術欣賞的對象,
並從這些甲骨上發現了中國書法的元素:
漢字書寫的結體、布局等等。
【線上講座展覽 Youtube 影片】 商代甲骨文對比商、西周金文(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
董作賓 甲骨文 書法對聯「好風膏雨樂」
民國 董作賓 甲骨文 書法詩文「漁父歸來載夕陽」
======================================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青銅器
故宮典藏資料檢索
100萬畫素數位化圖檔及文字均依「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規範,
可免費自由下載及應用。
600萬畫素數位化圖檔及文字均依 「CC授權條款4.0」(CC BY 4.0)規範 ,
圖像與文字均無須申請,不限用途,不用付費即可公開使用,
請於適當位置標示來源為「國立故宮博物院」。
商代甲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