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典故
沃盥之禮
沃盥之禮,是中國先秦的儀禮,
用於為客人洗手之用,
是中國古代在祭祀典禮之前的重要禮儀,
在重視祭祀文化與飲食文明的中國社會裡,
凡是宴飲、祭典等慶典活動之前,必須洗手。
清 凌廷堪《禮經釋例》記載:
「凡禮盛者,必先盥。」
可見古代貴族生活中對於潔淨的重視,
盥洗行為相關的漢字有,
洗臉的「沬」,
洗頭髮的「沐」,
洗手的「盥」,
洗腳的「湔」,
洗身體的「浴」。
《論衡.譏日篇》記載:
「沐去首垢,洗去足垢,
盥去手垢,浴去身垢。」
洗手曰「盥」,
「沃」是自上澆下的意思,
沃的意思是澆水,
盥的意思是洗手,
「奉匜沃盥」是中國古代在祭祀典禮之前,
為客人洗手所用。
《儀禮.公食大夫禮》記載:
「小臣具槃匜,在東堂下。」
《國語.吳語一》記載:
「一介嫡男,奉槃匜以隨諸御。」
沃盥之禮所使用的器物是,
銅盤、銅匜,是一組沃盥的禮器,
一個澆水的「匜」和一個承接的「盤」,
「匜」是商周時期用青銅鑄造的一種洗漱器皿,
相當於現代的瓢或舀水器,
以匜自上澆水,仰掌澡手受沃,
而棄水下流於盤中,
侍者以銅匜盛滿水,
器口向下澆水沃手,
以銅盤承接沃手的棄水。
----------------------------------------------------------------
元 青花 鱖魚水藻紋匜
Youtube 影片元 青花 鱖魚水藻紋 匜 ( 配樂: White River 白色的河 )
----------------------------------------------------------------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青銅器
故宮典藏資料檢索
100萬畫素數位化圖檔及文字均依「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規範,
可免費自由下載及應用。
600萬畫素數位化圖檔及文字均依 「CC授權條款4.0」(CC BY 4.0)規範 ,
圖像與文字均無須申請,不限用途,不用付費即可公開使用,
請於適當位置標示來源為「國立故宮博物院」。
春秋 公父宅匜
長31.0公分 寬14.3公分 高20.3公分
春秋 西元前770-476年
口沿下飾竊曲紋。腹飾瓦紋。鋬作龍形。四足。
銘文四行二十九字,在器內。
清宮舊藏,收入《寧壽鑑古》卷12頁51,著錄作「周公父匜」。
----------------------------------------------------------------
西周晚期 公父宅匜
通高12.3公分 腹深6.7公分 口徑36.9公分 底徑30.3公分
西周晚期 西元前9-8世紀
器身俯視圓,兩附耳,近口飾重環紋一匝,圈足飾環帶紋,底外有陽畫斜方格。
器內底有銘文三行十五字:
「師 父作季姬盤,其萬年子子孫孫永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