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清代古蹟 Youtube 影片】 霧峰林家 大花廳

台灣清代古蹟 YouTube影片

霧峰林家 大花廳

本視頻使用的音樂名稱:A Chinese Fairytale (instrumental)
作者:Matthew Raetzel
來自:Audiosocket
來源:Canva 提供音訊

【台灣清代古蹟 Youtube 影片】     霧峰林家 宮保第

======================================

節目內容:

大花廳由霧峰林家第六代,
曾參與中法戰爭的林朝棟興建。

中法戰爭是光緒九年(1883年)至光緒十一年(1885年),
清朝與法國為越南主權問題而爆發的戰爭,
是繼英法聯軍之役後清朝與法國的另一場大戰。

中法戰爭可分為三個時期:
一、前期(陸戰):
為光緒九年(1883年12月)至光緒十年(1884年5月),
為中越聯軍(黑旗軍、清軍、阮軍)和法軍,
於越南北部山西地區(今河內直轄市下轄之山西市)的一場戰役。

二、中期(海戰及陸海交戰):
為光緒十年(1884年6月)至光緒十一年(1885年3月),
初有北黎戰役、馬尾海戰,清軍慘敗,
繼而法軍轉戰台灣,攻擊基隆、淡水,
法軍攻臺灣不下,改為海上封鎖臺灣並佔領澎湖,
但在鎮海之戰被清軍擊退,
守備吳傑於威遠炮臺親自發炮,
擊中孤拔的座艦貝亞德號的艦首主桅,
指揮官孤拔被壓成重傷,
於光緒十一年(1885年6月)病逝於澎湖。

三、後期(陸戰):
為光緒十一年(1885年3月至1885年6月):
馮子材、劉永福在是中越邊境的鎮南關,
成功伏擊法軍,取得大捷。

----------------------------------------------------------------

中期(基隆戰役、滬尾戰役)

法國遠東艦隊與清軍在臺灣北部的戰役,
為基隆戰役、滬尾戰役,
光緒十年(1884年),清法戰爭發生後,
臺灣道劉璈負責進行布防,
光緒十年(1884年4月),法軍為了獲取煤礦攻占基隆,
引發第一次基隆之役,
然而臺灣守軍則成功擊退法軍進攻。

光緒十年(1884年10月),爆發第二次基隆戰役,
法軍除攻打基隆外,也派遣部分艦艇進攻滬尾,
為了保護滬尾,防止法國軍隊順著淡水河直進臺北,
清軍遂調動守軍實行「棄基保滬」的戰略,
並對滬尾一帶行設防準備。

滬尾戰役法軍為了進一步搶灘攻陷滬尾,
法軍艦隊決定從基隆抽調海軍陸戰隊,
以艦砲火力掩護進行強勢登陸,
戰爭爆發後,滬尾的舊砲臺群幾乎全被法軍摧毀,
光緒十年(1884年10月8日),法軍在砲火支援掩護下,
於沙崙海域發起搶灘登陸,開始向內陸挺進,
孫開華率領擢勝營及地方勇士,
在淡水領導清軍對抗法軍,
將妄圖登陸的敵軍擊敗

【台灣清代古蹟 Youtube 影片】     淡水 滬尾礮臺

光緒十年(1884年11月),
徵召擔任兵部郎中的林朝棟北上助戰,
於是林朝棟率領500鄉勇前往基隆參戰,
光緒十一年(1885年1月25日)。
法軍以1900名兵力進攻清軍的暖暖,雙方爆發第一次月眉山戰役,
光緒十一年(1885年1月30日),林朝棟率領鄉勇支援,
並於與督戰的福建福寧鎮曹志忠率軍夜襲,
光緒十一年(1885年3月4日),法軍派出1280名兵力再度攻打暖暖,
雙方爆發第二次月眉山戰役,
這次法軍截斷清軍戰線,並一舉攻佔月眉山頂,
而以大砲轟炸林朝棟等營,
最後清軍潰敗,僅有林朝棟率領鄉勇穩住陣腳,
成功協助清軍主力撤退至基隆河南岸,
而得勝的法軍因彈藥用完,
且因3月7日的大雨導致河水暴漲,因此未渡河攻入暖暖,
之後,兩軍持續對峙,
直到光緒十一年(1885年6月13日),法軍撤離。

----------------------------------------------------------------

林朝棟任撫墾局局長時,
因軍事會議及公共宴席使用需求而興建之,
於光緒十六年(1890 年)起建於自家宅邸興建大花廳,
並於光緒二十年(1894 年)左右完工,
「大花廳」建築物為五開間三落的宴會廳,
為了方便舉辦宴會,
更是林家宴客與看戲空間。

同治3年(1864年),
林朝棟父親林文察,
與太平天國軍在漳州萬松關之役壯烈陣亡,
清廷為了獎恤其忠烈,
上追封三世,下賜二十代世襲,
賜下了二十代的世襲爵位。

正廳左右掛了一副,
同治皇帝賜予的男丁命名排序對聯,
依序為
「文朝資正義,武德在奇功;」
「大鼎銘昭著,元常紀偉庸。」
襲次完時以恩騎尉世襲罔替。

林家後代家族譜名,
以此對聯排序命名。

霧峰林家大花廳空間,
過往曾舉辦過不少政治、民族、女性相關社會議題講座活動,
如臺灣議會請願、新文化運動等,
帶給臺灣民主社會深遠的影響,
而現在也會不定期舉辦表演藝術活動,
與社會大眾共享這處別具歷史意義的空間。

『大花廳』是霧峰林家宅園下厝建築群之一,
福州式戲台與特色卷棚作法,為全台唯一,
因其八角藻井中雕琢有花中之王-牡丹
以富貴姿態置於頂心明鏡位置盛開,
有花開富貴之意,因而取名「大花廳」。


大花廳正廳外延的廊軒
除增加廳堂的進深,
樑棟各式木雕雕工細緻外,
其廊軒的天花板的造型,
每片屋瓦有它特殊弧度,
稱之為「菱角軒」。

戲台正後方觀眾席為貴賓席,
左右護龍則是一般觀眾席,
面對戲台左邊為男方觀賞區,
面對戲台右邊為女方觀賞區,
右側二樓的女眷區有披上紗簾觀賞,
右側一樓設有一廂房,為林家未出嫁的小姐所設的包廂,
從外觀是無法看見內部的環境,
每有結婚、生日喜事,必演戲慶祝。

通過以方圓的入口,
正式來到大花廳,
圓為規方為矩
提醒林家子孫做事要有規矩。

《淮南子.說林》:「非規矩不能定方圓,非準繩不能正曲直。」
沒有規、矩為輔助工具,就不能夠畫出方、圓的形狀,
沒有準繩為輔助工具,就不能夠校正曲直。

《周禮.冬官考工記.輿人》:「圜者中規,方者中矩。」
「中」讀四聲時,有「正對上、恰好相合」這類意思,
「規」和「矩」是古代校正圓形和方形的兩種工具,
 「規」和「矩」組成的「規矩」表示一定的標準、法則或習慣、規定,
 「中規中矩」是表示「合乎某種規矩,沒有偏差」的意思,
常指行舉止合乎禮節、法度。

======================================

 
Copyright © 2021 中華文物藝術網 | Powered by 平華居古美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