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的常見問題 】 十三、什麼是玉的皮殼? 什麼是「璞玉」? 什麼是「開玉」?

古玉的常見問題

十三、什麼是玉的皮殼? 什麼是「璞玉」? 什麼是「開玉」?

玉的皮殼

玉石的礦石在風化破碎後,
成為大小不等的碎塊,
滾下山坡,
變為有外皮包裹,
近似圓形或橢圓形的礫石。

石皮

指和田玉山料外表包圍的圍岩,
圍岩一種是透閃石化白雲大理石岩,
再開採時同玉一起開採出來,附於玉的表面,
這種石包玉的石與玉界限清楚,可以分離,
當他經過流水或冰川的長期沖刷和搬運後,
石與玉則分離。

圍岩另一種是透閃石岩。
如和田玉再形成過程中交代了粗晶狀的透閃石,
由於交代不徹底,
在玉的表面常附有粗晶透閃石,
這種石皮與玉界限過渡,
工藝界稱玉的陰陽面,
陰面是指玉外表的這種石質。

籽料

經過自然的長期風化剝解為大小不等的碎塊,
崩落在山坡上,再經雨水沖刷流入河中,
因為經河水長距離和長期的搬運、沖刷、磨蝕,
保留了玉石中最為緻密堅硬的部分,
同時表面被風化,
成一層厚薄不等的皮
待秋季河水乾涸,
在河床中採集的玉塊稱為「籽料」。

《漢書.西域傳.於闐國》記載
「其東,水東流,注鹽澤,河原出焉。
多玉石。」

色皮

和闐子玉外表分佈的一層褐紅色或褐色黃色玉皮,
玉皮有各種顏色,
玉石界以各種顏色命名,
如黑皮、烏鴉皮、油菸皮、咖啡皮、紅皮、棗紅皮等等,
玉皮的厚度很薄,一般小於1毫米,
色皮的形態各種各樣,
有的成雲朵狀,有的為脈狀,有的成散點狀,
色皮的形成,是由於和田玉中的氧化亞鐵,
在氧化條件下轉變成三氧化鐵所致,所以它是次生的。

----------------------------------------------------------------

璞玉

內藏有玉的石頭,
外表常常包裹了一些粗鬆的石頭,
也就是石皮,
或是帶有色皮的玉石籽料。

璞,玉未治者。
璞玉,就是帶有皮殼的玉石,
指天然形成,蘊藏有玉的石頭,
也指未雕琢的玉。

----------------------------------------------------------------

開玉

未經過加工的玉石的原石稱為「毛料」,
必須切割後方能知道內部情形,
如玉石的好壞、質量大小、質地。

《孟子.梁惠王下》記載:
「今有璞玉於此,雖萬鎰,
必使玉人彫琢之。」

漢 荀爽〈與郭叔都書〉記載:
「鹽車之驥,自非伯樂,無以顯名,
采光剖璞,以獨見寶,實為足下利之。」

明 宋應星《天工開物》記載:
「凡璞藏玉,其價無幾。
璞中之玉,
有縱橫尺於無暇玷者,
古帝王取以為是璽,
所謂連城之璧,也不易得。
起縱橫五、六寸無暇者,
治以為杯,
此已當之重寶也。」

開玉就是把「璞玉」外表的石頭切割掉。
玉是產於山中或河水中,
玉的原石皆有石皮,
如果要製作玉器,必先要去其石皮,
如剝開水果皮取其仁也,
故稱為開玉,
此步驟是攻玉第一步也。

玉作圖・開玉圖

《玉作圖・開玉圖》記載:
「器用聚鋼條及浸水黑石沙,
凡玉體極重即宜用此圖內所畫之式以開之。
至若玉二三十斤,則以天秤吊之,
再用尺六見圓大扎碢開之。
論玉之產于山水,其原體皆有石皮
今欲用其玉,必先去其皮,
剝果皮取其仁也,故云開玉
此攻玉第一工也。」

兩個玉工你來我往的拉著這個條鋸,
條鋸上主要用來切割玉璞的是一條鋼絲,
樹上掛一個壺,裝有混和著水的「解玉沙」,
混和著水的「解玉沙」滴到玉璞上,
鋼絲加上和著水的「解玉沙」,
來回的摩擦和切割就能把石玉皮切掉。

======================================

 
Copyright © 2021 中華文物藝術網 | Powered by 平華居古美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