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典故】 - 016、劣幣驅逐良幣

歷史典故

劣幣驅逐良幣

【古錢幣的常見問題】        王莽瘋狂的「貨幣改革」,發行了那些錢幣?

======================================

漢武帝歷時27年,實行了六次的幣制改革,
終創建了「五銖錢」,
由中央政府鍾官、技巧、辨銅三個機構鑄造,
故稱「上林三官五銖」。

「五銖錢」的發行確定了:
方孔圓形、精整、有內外郭、
以及輕重大小都合適、造工精美的銅鑄錢幣,
為中國古代開創了新的錢幣體制,
基本上杜絕了私鑄問題,
建立了共長七百多年的「五銖錢」體制時期,
五銖錢是一種良幣,是一種「小錢」。

王莽的貨幣改革,發行了「大錢」,
「大錢」的價值,並不值本身金屬份量的本價,
他原意本是要剝削百姓的財產,
結果產生「民多盜鑄者」的情形,
不法分子私鑄不足值的貨幣,
兌換足值的貨幣,
大肆搜刮百姓財富。

於是老百姓就不再使用「五銖錢」,
市場上流通的就都是這種價值不符的「大錢」,
淘汰了「小錢」的流通,
因此演變成「大錢」驅逐了「小錢」,
劣幣驅逐了良幣的情形。

======================================

漢 五銖錢

【09古幣】   漢 五銖錢

----------------------------------------------------------------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錢幣

故宮典藏資料檢索
100萬畫素數位化圖檔及文字均依「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規範, 
可免費自由下載及應用。
600萬畫素數位化圖檔及文字均依 「CC授權條款4.0」(CC BY 4.0)規範 ,
圖像與文字均無須申請,不限用途,不用付費即可公開使用,
請於適當位置標示來源為「國立故宮博物院」。

新朝 王莽幣 大泉五十

======================================

 
Copyright © 2021 中華文物藝術網 | Powered by 平華居古美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