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鎮的單色釉瓷】 1、影青釉

景德鎮的單色釉瓷

1、影青釉

景德鎮原名昌南鎮,
北宋景德年間向京師進貢白瓷,
因宋真宗景德年間受到賞識,
賜名景德鎮,
唐代燒造青瓷,
五代燒造青瓷和白瓷,
宋代燒造青白瓷為主。

影青瓷又稱青白瓷,
是宋代景德鎮主要燒製的瓷器品種,
因胎薄在迎光下花紋若隱若現,
故又有影青之稱。

影青瓷的釉色為青白色,光澤透明,
釉色介於白與淺淡的天藍色之間,
釉薄處泛白
積釉厚處呈淺淡的天藍色
影青釉罩在刻花、印花的器皿上,
紋樣的凹下處積釉稍厚而較青。

為了防止影青瓷與匣缽粘連,
採用支燒和墊燒兩種方法,
支燒的器物足內無釉,
器底殺有四個支釘痕,
墊燒早期用墊圈墊燒,
後期用墊餅墊燒,
足內無釉,
帶黃褐色墊痕,
北宋後期出現覆燒法,
器物口沿出現芒口,
口沿較厚,
底部圈足變小、變薄、滿釉。

北宋影青瓷的釉層薄而透亮,
北宋早期釉色偏黃帶開片紋,
中後期為釉色介於白與淺淡的天藍色之間,
南宋影青瓷的釉層較北宋厚,
透光性較差,覆燒瓷器釉色偏黃,
不見北宋清亮晶瑩的青白色。

北宋早期影青瓷多為無紋飾,
北宋中期紋飾多為刻花,
北宋晚期紋飾多為印花,
南宋至元初出現雕花,

和用很厚的泥漿,用筆描塑出紋飾

元代有釉下加彩堆貼雕花的裝飾法,
也有用連續小珠組成串珠紋裝飾,


也有鐵褐斑裝飾,
露出釉面的鐵褐色彩斑而有力,
中間深四周淡,似有暈散。

北宋影青瓷的胎體輕薄,
南宋影青瓷與北宋相比胎體較粗,
元代影青瓷的胎土採用瓷石加高嶺土 的二元配方,
胎體變形很少,
和宋代相比胎體較粗重,
碗類常見像樞府釉的折腰碗。

---------------------------

1、宋 景德鎮窯 影青釉牡丹紋粉盒

2、宋 景德鎮窯 影青釉嬰戲紋碗

3、宋 景德鎮窯 影青釉 纏枝蓮瓣紋執壺

4、元 景德鎮窯 影青釉 葡萄紋粉盒

---------------------------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景德鎮的影青釉瓷

故宮典藏資料檢索
100萬畫素數位化圖檔及文字均依「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規範, 
可免費自由下載及應用。
600萬畫素數位化圖檔及文字均依 「CC授權條款4.0」(CC BY 4.0)規範 ,
圖像與文字均無須申請,不限用途,不用付費即可公開使用,
請於適當位置標示來源為「國立故宮博物院」。

南宋 青白瓷菊瓣盒 底印「段家盒子」

高8.0公分 口徑13.2公分 底徑9.8公分
胎色白,施影青釉,釉質透明,積釉處現水青色;

南宋至元 青白瓷龍紋碟

元 影青褐斑雙耳小罐

元 影青葫蘆小瓶

元 影青印花小碗

元 影青蓮瓣小碗

---------------------------

 
Copyright © 2021 中華文物藝術網 | Powered by 平華居古美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