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以前的陶瓷
原始瓷器
「原始瓷器」是瓷器的始祖,
是陶器向瓷器的轉變階段,
是在制陶技術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
商周時期是陶器向瓷器的轉變階段,
原始瓷器從商周時期一直到東漢,
其燒造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文物的地理位置圖】 --- 一、唐代北方的窯口
【文物的地理位置圖】 --- 二、唐代南方的窯口
======================================
這一時期制陶技術已經成熟,
燒制陶器的原料不再使用黏土,
開始使用高嶺土,
使用1200℃左右的高溫燒造,
釉的發明和使用,是原始瓷出現的必要條件,
器物施釉採用刷釉、浸釉的方法上釉,
釉是用含鈣的石灰釉,
釉中CaO的含量在16%左右,
高者可達20%,
釉層厚薄不勻,
並有流釉的現象,
並且以鐵為著色劑,
初具瓷器的特質。
燒成的瓷器它的吸水率較低。
入窯燒造時空氣流通,進氧很多,形成「氧化氣氛」,
釉中的鐵遇到空氣中的氧,會燒出黃綠色來;
如果不讓空氣進入窯內,則窯中缺氧,形成「還原氣氛」,
釉中的鐵缺少空氣中的氧,會燒出青綠色;
釉中的含鐵量高達到3%,會燒出褐色;
釉中的含鐵量高達到4%~9%,會燒出黑色。
「原始瓷器」的生產主要在長江中下游,
多在「氧化氣氛」下燒成,
釉色多呈現青黃色,
燒制出來的顏色不夠純淨漂亮,
因此故名「原始青瓷」,
常見的器形有壺、鼎、罐、豆、盂、碗、缽、盤。
----------------------------------------------------------------
原始青瓷 青釉 盤口雙系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