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各時期的古玉 】 十二、宋代時期玉器

中國各時期的古玉

十二、宋代時期玉器


======================================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宋代時期玉器

故宮典藏資料檢索
100萬畫素數位化圖檔及文字均依「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規範, 
可免費自由下載及應用。
600萬畫素數位化圖檔及文字均依 「CC授權條款4.0」(CC BY 4.0)規範 ,
圖像與文字均無須申請,不限用途,不用付費即可公開使用,
請於適當位置標示來源為「國立故宮博物院」。

----------------------------------------------------------------

1、南宋 玉蒲紋璧

徑17.2公分 孔徑6.5公分 厚0.45公分
南宋 西元1127-1279年
玉質,分布大片深淺交雜的褐色斑。
可能用史前至歷史時代早期玉璧改雕。
孔緣與璧緣均留出一圈窄緣。
二窄緣間的器表以三組方向不同的平行線交叉構成格子般的蒲紋。
格線排列雖密,雕刻卻常歪曲不直,以致格子大小不甚規整。
此器遠看會誤以為是漢代玉璧,細觀之才知因工拙而缺乏漢璧的精神氣勢。
目前出土的南宋玉璧尺寸多偏小,只有浙江衢州龍游石佛公社胡大昌墓出土素璧,
以及杭州法雲弄出土螭紋璧的尺寸與這件相似。

----------------------------------------------------------------

2、宋 玉乳丁紋璧

徑17.2公分 孔徑6.5公分 厚0.45公分
宋 西元960-1279年
青白玉璧,兩側局部有淺赭沁痕。
圓整,璧內外各有一圈突棱,兩面皆刻有乳丁紋,
乳丁大小均勻,顆粒圓潤,排列整齊。

----------------------------------------------------------------

3、宋 玉帶鉤

長8.0公分 寬2.0公分 高1.65公分
宋 西元960-1279年
玉質,色白泛褐。器作帶鉤形,
鉤首龍頭,器平平素,背附圓銎。

----------------------------------------------------------------

4、南宋 玉乳丁紋璜

長8.0公分 寬2.0公分 高1.65公分
南宋 西元1127-1279年
深赭色玉,略有黑斑。
器狹而較平,器面周圍有弦紋為廓,
內琢密集乳丁紋,雙面同紋,
其中一面因磨損而較不清楚,正中有一穿可供掛佩。

----------------------------------------------------------------

5、宋 玉帶飾

長6.0公分 寬5.0公分 厚0.8公分
宋 西元960-1279年
玉質,呈青綠色,局部沁作灰白色。
長方形帶版,帶版背面,有三至四組的隧孔,內中有殘餘的金屬與織物。
平素無紋。購玉646-660,十五件一組。

----------------------------------------------------------------

6、宋 玉劍摽

最寬5.75公分 通高4.9公分 厚1.7公分
宋 西元960-1279年
玉質,呈青綠色,局部沁作灰白色。
長方形帶版,帶版背面,有三至四組的隧孔,內中有殘餘的金屬與織物。
平素無紋。購玉646-660,十五件一組。

----------------------------------------------------------------

7、宋 玉動物面紋劍鐔

長5.79公分 寬3.7公分 厚0.5公分
宋 西元960-1279年
玉質,色灰白,滿佈赭絲。雙面同紋,均飾獸面紋。
器內中空。劍鐔是作為劍身與劍柄間隔之用。

----------------------------------------------------------------

8、宋 玉璏

長6.04公分 寬2.35公分 高2.15公分
宋 西元960-1279年
玉質,色灰白光潤。器面飾高浮雕螭紋,
螭首轉90度,呈現獸身扭轉的動態感,尾卷於足下,一足下跨至器外。
劍璏是嵌飾於劍鞘上的飾物,同時具有固定革帶的功能。

----------------------------------------------------------------

9、南宋 玉韘形佩

寬4.9公分 高6.2公分 厚1.1公分
南宋 西元1127-1279年
玉質,色灰白,有黑斑。
「韘」原為射箭時用來鉤弦的工具。
後發展鏤空花紋的佩飾器,稱作「韘形佩」。
此件韘形佩中心有一大圓孔,器面浮雕二螭龍,
一螭攀踞器之上方,回首下望。
器下之螭則曲身仰抱,似正承整器之重量,
雕作細膩而有戲劇性,可供細細品賞。
近年南京市建中村發掘到南宋初年墓,出土一件類似此風格的玉器。

----------------------------------------------------------------

10、南宋 雙螭紋海棠式玉環

直徑7.8公分 厚1.1公分
南宋 西元1127-1279年
帶有大片褐色玉皮的青綠色玉,琢作海棠花形玉飾。
背面平素,有多組隧孔,用以綴縫於他物上。
正面高浮雕兩相對望的子母螭虎,母螭口啣小螭的長尾,頗為生動有趣。
螭虎紋基本上還保持南宋的特徵,
如:管鑽出小而深的正圓形雙眼,腦後有大束的髮鬣紋等,但整體雕琢較為立體。
臉龐輪廓已從三角形發展成梯形。
雙螭主題也由兩個等大發展成一大一小。
但尚未出現流行於元代的口啣靈芝的作法。
用玉或水晶雕琢海棠式環是南宋常見的飾物。
這件較典型南宋海棠式環來得寬大,所雕螭虎也比嘉泰元年(1201)
鄭繼道玉璧上的螭虎來得立體且成熟,可能屬南宋晚期至元代的作品。

----------------------------------------------------------------

11、宋 玉笄

長9.4公分 寬1.1公分
宋 西元960至1279年
玉質,色白而光潤。
器身下銳,琢蟠龍紋,頂雕作四方形,面上琢回紋。

----------------------------------------------------------------

12、宋 玉山子

高10.6公分
宋 西元960至1279年

----------------------------------------------------------------

13、宋 飛天

長3.6公分 寬8.2公分
宋 西元960至1279年

----------------------------------------------------------------

14、宋 玉兔

長3.83公分 寬1.3公分 高2.6公分
宋 西元960至1279年
白玉。全器立雕臥兔,昂首伏臥,背至腹有方銎。

----------------------------------------------------------------

15、宋 玉馬

長6.9公分 寬2.0公分 高4.3公分
宋 西元960至1279年
青玉,玉色泛黃,有赭斑。
全器為一立雕馬,做跪坐姿態。
以陰刻線表示馬首與後腿。
腹部有一通心穿,
頭部、尾部、及前胸各有一象鼻穿,
左前腿有兩個小孔。

----------------------------------------------------------------

16、宋 玉羊

全高4.3公分 長7.2公分
宋 西元960至1279年
玉質,泛淡赭色。雕作跪姿山羊,
頭有曲角,回首俯視,身軀自然柔順。

----------------------------------------------------------------

17、宋 玉辟邪


長6.7公分 寬2.6公分 高4.6公分
宋 西元960至1279年

----------------------------------------------------------------

18、宋 玉象

長8.8公分 寬4.0公分 高5.5公分
宋 西元960至1279年

----------------------------------------------------------------

19、宋 玉犬

長6.4公分 寬1.5公分 高1.4公分
宋 西元960至1279年
全器染成褐色,難辨玉質本色,
圓雕一匍匐獵犬,身軀呈深褐,首與前肢色較淺。
前肢前伸,下頷枕於足掌上,後腿曲伏,尾呈反 S 形回繞,
長耳下垂,肋骨畢露,脊骨歷歷,一派瘦骨嶙峋之樣。
犬之雙眼圓圓地深陷,可能原有嵌件做為眼珠;
陰線划出鼻翼與緊閉的唇線,頸背雕出一環,以示頸部套了一項圈。
清朝內務府造辦處役匠為之配一鏤空木座,座呈壽石形,間飾靈芝與草葉。

----------------------------------------------------------------

20、宋 玉鵝

寬4.6公分
宋 西元960至1279年
略呈三角形青白色籽料,在三角尖處呈近黑的深褐色,
以該處為中心,褐色由深到淺向周圍輻射分佈。
雕琢成一隻回首貼頸沈睡中的小鵝。
曲頸處形成小孔,可供繫繩佩帶。
但是在腹部一雙鵝掌上下,又鑽鑿一組隧孔,
可知這件玉鵝也可縫飾於它物上端。

======================================

 
Copyright © 2021 中華文物藝術網 | Powered by 平華居古美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