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壺的著名工匠
任淦庭
【紫砂壺的常見問題】 十四、什麼是紫砂一廠?
----------------------------------------------------------------
( 1889 - 1968 )
又名幹庭,字缶碩,
號漱石、石溪、聾人、大聾、左民、左腕道人。
藝名石溪、漱石,
出生於宜興陸平村一戶民間藝人家庭,後遷居宜興蜀山,
紫砂陶刻一代宗師。
陸平村自古傳承民間工藝—刻紙,
任家又是村上刻紙好手,世代相傳,
在家排行老三,長兄淦坤,精於刻紙,二哥不幸早逝,四弟淦儒,專工花鳥人物,
任淦庭幼年只讀過三年私塾,但極為刻苦好學,
常折樹枝席地作畫寫字,被鄉人視為奇才。
1903年,15歲時,跟隨宜興名陶刻書畫家盧蘭芳學習紫砂陶刻工藝,
盧蘭芳( 1870 - 1930 )紫砂彩繪陶刻書畫家,經常於蜀山、上袁、潛洛一帶彩繪陶刻,
藝成後,在宜興吳德盛陶器公司陶刻作畫為生。
1916年,宜興吳德盛陶器行創辦,
老闆吳漢文,為著名陶刻名家、收藏家、經營家、陶坊主,
擅長陶刻,能製壺,閱歷廣博,交友甚眾,
吳德盛陶器行創辦之始,
聘請邵雲如、盧蘭芳、崔克順、陳研卿、陳少亭等為陶刻客師,
聘任任淦庭為陶刻技工,長年替吳德盛製品陶刻裝飾,
吳漢文看中任淦庭的不言不語,埋頭陶刻的性格,逐開始培養,
在佈局章法、刻工線條上,吳漢文嚴加要求,十分講究,
並依照自己的眼光、觀點、要求,一一要求任淦庭,
任淦庭受到吳漢文的器重,加倍努力,苦練刀法技藝,
虛心接受吳漢文的督導,並努力學習吳漢文的刀法技藝,
幾年以後,任淦庭在刀法逐漸純熟的基礎上,開始對紫砂高檔器皿進行陶刻裝飾,
先由吳漢文督導打底子,依排佈局章法,得到吳漢文的認可或修改後,
逐步由簡單到複雜,由局部到全面的陶刻裝飾,
任淦庭原是左癖子,左手寫字作畫,習以為常,
後吳漢文要求他練習使用右手,
任淦庭聽從吳漢文的教導,逐漸訓練使用右手,
竟練成左右手能同時書畫雕刻,
特別是在同一器具上作成雙成對的飛禽動物,
或是在成對器物上作飛禽動物時,
任淦庭能同時用左右手,對稱作畫,
佈局舒坦,形像生動,栩栩如生,成為紫砂陶刻界獨創的絕技,
其間任淦庭署款為幹庭、左民、左腕道人、企陶、潛陶。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之後,陶品行業日漸蕭條,他以賣畫鬻字糊口,
抗日戰結束之後,陶業漸有恢復,才又從事紫砂陶器的雕刻受僱於順興陶器廠。
1955年,參加蜀山陶業生產合作社,並擔任理監事,帶徒傳藝。
1956年被江蘇省政府任命為技術輔導員。
任淦庭自幼喜愛書畫,
藝成後潛心鑽研紫砂陶刻技藝,
並師承清末宜興書畫家、金石家陳懋生、陳研卿等人,
特別注重寫意筆墨的線描變化,
講究各體書法、文學詩詞、辭章與短句,
使陶刻裝飾與紫砂藝術風格和諧而又協調。
他善於在各種紫砂茶具、花盆、鼎爐、罐、文房玩具上,
陶土書畫、雕刻裝飾山水、花卉、翎毛、人物等,
無不雅緻生動,
可說是紫砂陶刻技藝全面的民間工藝大師。
任淦庭所雕刻書法,筆力遒勁,鐵畫銀鉤,刀鋒靈秀,
真、草、隸、篆,各領風騷,各具風格,
尤以大篆和古隸見長,
圖畫隨意刻繪,信手拈來,自成章法,
且左右手能同時書畫雕刻,功夫獨到,自成風格,
特別是裝飾成對的紫砂花瓶,無不生動雅緻。
任淦庭帶徒傳藝十分用心,
他培養的弟子包括徐秀棠、譚泉海、鮑志強、鮑仲梅、毛國強、沈漢生、咸仲英、
邵新和、王品榮、馮希亞、朱蓉娟、陳鳳妹、張赦棠等,
近八旬之齡,他還每日習字作畫,從不間斷,
並根據每個藝徒的特長,分贈畫稿,供學生臨摹參考,
後雖腕力不濟,但仍以鋼筆作畫,為後輩留下諸多的畫稿和陶刻用句,
其孜孜不捲的精神,足堪世人銘記,
為紫砂陶刻界傑出的代表人物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