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瓷器的窯口 ---- 磁州窯

宋代瓷器的窯口

磁州窯

磁州窯是中國北方最大的民間窯系,
是北方陶瓷的代表,
也是宋代八大窯系:
(鈞窯系、定窯系、磁州窯系、耀州窯系、
龍泉窯系、景德鎮窯系、建窯系、越窯系)之一。

文物的地理位置圖     ---     三、宋代北方的窯口

======================================

一、燒造地點:

是中國著名的民間陶瓷窯系,
位於今河北省邯鄲市觀台鎮與彭城鎮等地為中心,
古代稱為磁州,故名磁州窯,
窯口在河北、河南、山西三省廣有分佈,
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磁州窯體系,
是北方陶瓷的代表。

二、燒造時間:

創燒於北宋中期,並達到鼎盛;
南宋、遼金元、明清仍繼續燒制,
燒造歷史悠久,素有「南有景德,北有彭城」之說。

三、燒造品種:

以白釉、黑釉、白釉黑彩、孔雀藍釉黑彩、翠藍釉黑彩、
白釉刻劃花、白釉剔花、黑釉刻劃花、黑釉剔花、白地黑剔花、鐵鏽花等,
裝飾技法突破了當時流行的宋代五大名窯(汝、官、鈞、哥、定)的單色釉局限,
運用了數十種豐富多彩的裝飾技法,
運用黑白對比的裝飾手法,給人強烈鮮明的對比,
運用刻剔劃花的裝飾手法,給人十分醒目的圖案,
磁州窯的器型和紋飾富有民間特色,
宋代各地都大量燒造與磁州窯風格相近的瓷器。

白釉黑彩

磁州窯 白地畫花花鳥紋枕
國立故宮博物藏

----------------------------------------------------------------

白釉剔花

磁州窯 白釉剔花 牡丹紋 穿帶玉壺春瓶

----------------------------------------------------------------

白釉刻劃花

磁州窯 白釉刻劃花 珍珠地 嬰戲圖 大罐

----------------------------------------------------------------

白地黑剔花

是磁州窯的高檔品,
其法是在瓷胎上先罩一層白化妝土,
乾後再罩黑化妝土,
便成上黑下白兩層,
用刀具刻劃出紋飾,
再剔掉紋飾以外的黑化妝土,
露出下層白色化妝土地子,
在圖案繪製完成後,再用竹籤子或竹篦子進行少量刻劃,
最後施以透明釉,
形成強烈的黑白對比效果。
這種工藝的關鍵,
是要完全刮掉上層黑化妝土而不傷底層的白化妝土,
要求工匠拿捏準繩,
需要有較高的工藝技術和技巧。

磁州窯 白地黑剔花 纏枝牡丹紋 罐

----------------------------------------------------------------

四、裝飾手法:

磁州窯流行文字裝飾了,
其常將當時流行的詩詞、警語、散曲等,
繪於瓶、枕、罐這類較大的器物上。
裝飾的典型紋飾有,
嬰戲紋、小兒垂釣圖、龍鳳紋、
飛禽走獸、花鳥蟲魚、自然景致等。

五、胎土:

磁州窯瓷的胎土質地較粗,
呈灰白色或灰黃色,
為了克服這一缺限,
在胎土上施一層化妝土,
是質量良好的白色泥漿料,
使胎土表面更加細膩,
然後在白色化妝土的表面,
進行繪畫、刻花、劃花、剔花等工藝。

======================================

宋 磁州窯 白釉剔花 牡丹紋 穿帶玉壺春瓶

----------------------------------------------------------------

宋 磁州窯 白地黑剔花 纏枝牡丹紋 罐

----------------------------------------------------------------

宋 磁州窯 黑釉 玉壺春瓶

----------------------------------------------------------------

元 磁州窯 褐紅彩 人物紋 高足杯

----------------------------------------------------------------

元 磁州窯 刻劃花 珍珠地 嬰戲圖 大罐

======================================

 
Copyright © 2021 中華文物藝術網 | Powered by 平華居古美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