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壺的常見問題
三、如何挑選紫砂壺? (看器形神韻)
看紫砂壺如看人一樣,
首先要看壺的形、態、氣、神,
好的紫砂壺製作時,
「繼承」重「傳統規範」,
「創新」貴「精神內涵」。
紫砂每一個造型的構成元素,
壺鈕、壺蓋、蓋口、壺把、壺嘴、壺嘴開口、壺口、壺肩、壺身、壺底,
都是按著「傳統規範」走,
按著前人工藝過程中,
所總結出來的經驗,
在每一個點、線、面,
在每一個細微之處都有講究,
都有形態,
而達到視覺上的美。
一、紫砂壺的形:
所以要看光器的點、線、面是否規整分明、勻挺,
花器的自然形是否精美、逼真、神似。
筋紋器的折棱隆起、曲直轉折是否均勻圓渾。
二、紫砂壺的態:
看壺形是否有靜態美、動態美、柔感美、剛感美、柔剛並濟美。
三、紫砂壺的神韻:
看壺的形態中是否流露淡雅、清新、古韻、俊秀、挺拔、簡潔、明快、玲瓏、宏偉。
明末清初 吳梅鼎《陽羨茗壺賦》
記載紫砂壺的鼻祖「供春」所製的壺:
「稽三代以博古,考秦漢以逞功。
圓者如丸體,
稍縱為龍蛋;
方兮若印角,
偶刻以秦琮。
脫手則光能照面,
出冶則資此凝銅。
彼新奇兮萬變,師造化兮元功。」
「供春」參考過去時代的器物以做出博古風格,研究秦漢使呈現大氣。
圓的器型如彈丸,
圓的縱向稍加變化又變化成龍蛋;
方的如印章的角,
面上加刻繪又變化成秦琮。
剛做完離手錶面光滑可映出影子,
燒製出爐又變得彷彿是金屬質地。
它這萬般變化如此奇特,
是人類學習大自然的功勞。
明末清初 吳梅鼎《陽羨茗壺賦》
記載紫砂壺「良工巧匠」所製的壺:
「若夫燃彼竹壚,汲夫春潮,
浥此茗碗,爛於瓊瑤。
對煒煌而意馳,瞻詭厲以魂銷。
方匪一名,園不一相,
文豈傳形,賦難為狀。
爾其為製也,象雲罍兮作鼎,陳觶兮揚杯。
仿漢室之瓶,則丹砂沁採;
刻桑門之帽,則蓮葉擎台。
卣號提梁,膩於雕漆;
君名若節,蓋已霞堆。
裁扇面之形,觚棱峭厲;
卷席方之角,宛轉瀠洄。
誥寶臨函,恍紫庭之實現;
圓珠在掌,如合浦之珠回。」
至於燃燒起竹製爐子,打來新鮮的泉水,
泡茶於這個紫砂茶具中,燦爛得如同瓊瑤。
對著它的漂亮輝煌而令人意馳神往,看到絕妙處足以銷魂。
方器之方無法用詞來形容,圓器之圓不能用形象來表達,
文章豈能傳達它的形,歌賦也難以形容它的狀態。
大約說它的款式,有像雲紋青銅鼎的雲罍壺,有古代觶那樣的杯子,
仿漢代青銅瓶的漢瓶壺,連古董的硃砂沁色都做得出彩;
還有做成佛門僧人帽子的僧帽壺,如銅蓮葉圍著蓮台。
有卣那個形狀的提梁壺,表面光澤如同上了漆,
君子竹節壺,蓋已如雲霞堆積。
裁扇面之形的扇面壺,弧度棱角很陡峭;
席子捲起四角的席方壺,轉折處捲曲自然。
誥寶臨函壺,恍然像紫庭之夢實現,
圓珠壺在手心裡,如貝殼裡取回來的珍珠。
「至於摹形象體殫精畢異,
韻敵美人、
格高西子,
腰洵約素,照青鏡之菱花;
肩果削成,採金塘之蓮蒂。
菊入手而凝芳,荷無心而出水。
芝蘭之秀,秀色可餐;
竹節之清,清貞莫比。
悅欖核兮幽芳,
寶瓜瓠兮渾麗。
或盈尺兮豐隆,
或徑寸而平砥,
或分蕉而蟬翼,
或柄雲而索耳,
或番象與鯊皮,
或天雞與篆珥,
匪先朝之法物,皆刀尺所不儗。」
至於臨摹各種形象,他們殫精竭慮而又各有區別,
韻敵美人的美人肩壺,格高西子的西施乳壺,
腰間束縛一絲帶照青鏡的束菱花壺;
肩果削成的平肩蓮子壺,
入手凝芳的菊花壺,
出水的荷花壺,
秀色可餐的芝蘭壺;
清貞莫比的竹節壺,
喜歡橄欖的幽芳的橄欖壺,
寶瓜瓠兮渾麗的葫蘆壺。
或者非常大而豐隆的東西,
或者非常小而平坦的,
或分開蕉葉見到蟬翼,
或柄是雲或繩索似的耳,
或者外國的像皮與鯊魚皮,
或宣德爐的天雞與篆耳器型,
只要不是朝廷規定不能做的東西,都不是刀尺所做不出來的。
------------------------------------------------------------------
清中期 道光宮庭御用 堆泥 文字竹鳥圖 朱泥 百衲壺
------------------------------------------------------------------
清晚期 蝙蝠銅錢款 朱泥 矮梨型壺
------------------------------------------------------------------
民初 鐵畫軒製 黑紫砂 仿古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