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壺的常見問題
四、如何挑選紫砂壺? (看泥料色澤)
紫砂壺的泥料:
要看是否有顆粒感(砂感),
泥料是否純淨細膩、無瑕疵。
要看泥色是否較油潤光澤,
泥料如是用來製作陶器的,
燒製出來的紫砂壺較乾澀,
泥色是否純正統一,
泥料如果有摻人工化學顏料的,
泥色較豔俗。
紫砂壺的泥色:
紫砂泥又稱為「五色土」,
泥色呈現出白、青、紫、紅、黃五色的礦土,
根據泥料摻配的比例不同,
所呈現出的顏色也不同,
燒製的溫度不同,
所燒製出來的顏色也會有所不同,
燒製出來的顏色較深,如紫泥,
色澤也較成熟穩重、端莊大氣,
燒製出來的顏色紅色透黃、明紅、暗紅色,
呈現出色澤紅艷、柔美可愛的視覺效果,
燒製出來的顏色米黃、淺淡米黃、淺淡米黃泛青色,
呈現出色澤較清新明亮、風格明快。
紫砂壺的包漿:
紫砂壺久經泡茶使用,
經過滌拭撫摩,
會自發暗然之光,
入手可鑑,
壺表會細膩、瑩潤、光滑、淨亮,
呈現出的色澤也較深沉穩重。
明末清初 吳梅鼎《陽羨茗壺賦》
對紫砂泥五色土燒成發色的描寫記載:
「若夫泥色之變,乍陰乍陽。
忽葡萄而紺紫,倏桔柚而蒼黃;
搖嫩綠於新桐,曉滴琅玕之翠;
積流黃於葵露,暗飄金栗之香;
或黃白堆砂,結哀梨兮可啖;
或青堅在骨,塗髹汁兮生光。
彼瑰琦之窯變,非一色之可名。
如鐵如石,胡玉胡金。
備正文於一器,具百美於三停。
遠而望之,黝若鐘鼎陳明廷。
追而察之,燦若琬琰浮精英。
豈隋珠之與趙璧可比異而稱珍者哉。」
至於泥色的變化,有冷調有暖調,
忽而有葡萄的紫色,又有橘柚的蒼黃;
有揺弋新桐葉的嫩綠,露水洗過的竹葉的蒼翠;
秋季葵葉的黃,板栗色彷彿可以聞到栗香;
或者黃白色砂點互雜,像梨子可以吃;
或者青堅在內部,表面如塗有漆汁般生出光澤;
那些瑰麗奇特的窯變,非一個顏色名稱可以形容。
如同鐵又如同石頭,忽而像玉忽而像金。
有五彩顏色與一件器物上,具有百種美麗於三停。
遠望去,皮色深沉的如同鐘鼎陳放在明亮的廳堂。
仔細觀察,燦爛得如同美玉浮現內在光華。
豈是隋珠趙璧可以比異而稱珍寶啊。
------------------------------------------------------------------
清早期 邵亨裕製 朱泥 圓珠壺
------------------------------------------------------------------
清早期 柏原葉形印款 朱泥 蓮子壺
------------------------------------------------------------------
民初 宜興松亭自造款 朱泥 虛扁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