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字字體
五、隸書
隸書始創於秦朝,
因簡便的需要,自然演化而來,
在秦簡及漢簡的文字中,可見到這種演化的現象,
漢隸在東漢時期達到頂峯,
上承篆書傳統,下開魏晉、南北朝,
對後世書法有不可小覷的影響,
書法界有「漢隸唐楷」之稱。
我們通常所說的漢隸,
主要是指東漢碑刻上的隸書,
《乙瑛碑》、《石門頌》、《禮器碑》、《孔廟碑》、
《華山碑》、《韓仁銘》、《曹全碑》、《張遷碑》等東漢碑刻,
它們的特點是用筆技巧更為豐富,
點畫的俯仰呼應、筆勢的提按頓挫、筆畫的一波二折
和蠶頭雁尾及結構的重濁輕清、參差錯落,令人嘆為觀止。
======================================
民國 王鳳嶠 書法 仿漢乙瑛碑 隸書
======================================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青銅器
故宮典藏資料檢索
100萬畫素數位化圖檔及文字均依「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規範,
可免費自由下載及應用。
600萬畫素數位化圖檔及文字均依 「CC授權條款4.0」(CC BY 4.0)規範 ,
圖像與文字均無須申請,不限用途,不用付費即可公開使用,
請於適當位置標示來源為「國立故宮博物院」。
北宋搨絳帖(二) 漢蔡邕定冊帖 漢蔡邕雅歌帖
定冊帷幕有安社稷之勳。(隸書)。
雅歌吹笙。考之六律。
八音克諧。蕩耶反匹。奉爵稱壽。相樂終日。
於穆肅雁。上下蒙福。長享利貞。與天無極。(隸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