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建築及裝飾紀念建物
牌樓
牌樓與牌坊類似,
中國傳統建築之一,
最早見於周朝,
作為裝飾用的建築物,
兩立柱之間施額榜,
柱上安裝斗拱形簷屋,
下可通行的紀念性建築物,
牌樓的材料主要有:
木、石、木石、磚木、琉璃幾種,
最初用於旌表節孝的紀念物,
後來在園林、寺觀、宮苑、陵墓、
多建築在市街要衝、或名勝古蹟之處。
牌坊與牌樓是有顯著差異的,
牌坊沒有「樓」的構造,
即沒斗栱和屋頂,而牌樓有屋頂,
它有更大的烘托氣氛。
從形式上分,牌樓兩類,
一類為「沖天式」,也叫「柱出頭」式,
這類牌樓的間柱是高出明樓樓頂的。
另一類為「不出頭」式,
這類牌樓的最高峰是明樓的正脊。
每座牌樓的間數和樓數的多少為形式依據,
無論柱出頭或不出頭,
均有「一間二柱」、「三間四柱」、「五間六柱」等形式,
頂上的樓數,
則有一樓、三樓、五樓、七樓、九樓等形式,
宮苑之內的牌樓大都是不出頭式,
而街上的牌樓則大都是沖天式。
台灣清代古蹟(Youtube頻道)
======================================
國立故宮博物院 天下為公牌樓
國立故宮博物院,
是臺灣最具規模的博物館以及臺灣八景之一,
也是古代中國藝術史與漢學研究機構。
立於廣場兩側的高聳直柱稱為「華表」,
與牌樓一樣,這也是中式傳統建築的特色之一,
當牌樓與華表兩者成組出現,
更彰顯了入口的氣勢。
國立故宮博物院的華表和天下為公牌坊同為混凝土結構,
架構遵循傳統規範,
各細部造型元素均呼應主體建築與四周環境。
「天下為公」牌樓是採「六柱五間五樓式」的衝天柱形制,
也就是說它包含了六根柱子,間隔五個無門的門洞稱「間」,
而「樓」指的是上方斗拱屋頂的數目,
有種說法便是以斗拱及屋頂的有無,做為區分「牌樓」與「牌坊」
的依據,整體形制,與南京中山陵「四柱三間三樓」的「博愛」牌樓有眾多相似處。
從上往下細觀,牌樓的衝天式頂柱以雲紋裝飾,
黃色與綠色琉璃瓦屋頂則與正館建築物相同,
正中央「天下為公」牌幅為國父孫中山先生的手跡,
四周襯上菊紋,落地柱及其相連的抱柱石與基座造型簡潔,
座底為仰伏菊瓣造型,顏色以白色為主,
搭配黃、綠色屋瓦,在藍天襯托下精神飽滿,令人神清氣爽。
《禮記.禮運篇》記載: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天下為公」的含義,
此為孫中山先生一生追求目標,
也是他最常題詞的內容之一,
天下人若都能為著公眾而為,
這樣便能達到世界大同的最理想境界。
--------------------------------------------------------------
======================================
.jpg)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