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代著名畫家
石濤 (清初四僧)
【中國歷代的畫派】 二、什麼是清初創新畫派?
======================================
1、清代初期的創新畫派
石濤、八大山人、石谿、漸江並稱為「四僧」,
是明末清初最具影響力的遺民畫家,
他們抱亡國之痛,
以繪畫避世山林,
多有強烈的個性與畫風,
構圖大膽新穎,
筆意狂縱恣肆,
用墨淋漓多變,
提倡「我自用我法」獨創風格,
在傳統筆法之外另闢蹊徑。
2、石濤生平
( 1642 - 1707 )
俗名朱若極,
字石濤,小字阿長,
法號有元濟、原濟等,
別號大滌子、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瞎尊者等,
廣西桂林人,為明代楚疆後裔,
明清江王朱贊儀第十世孫,明皇室的後裔。
明亡後在全州投寺為僧,
後遊歷安徽宣城,
在安徽宣城敬亭山及黃山住了10年左右,
隱居金陵、揚州等地,
最後定居揚州,以賣畫為生,成為職業畫家,
善畫山水、花果、蘭竹、人物,
著有《石濤畫語錄》。
石濤、程邃、査士標,
這樣一批明代遺民畫家,
在他們藝術成熟的時期,都生活於揚州,
他們的清初創新畫派的藝術風格,
對揚州的後來者產生了重大影響。
3、石濤的繪畫藝術
清 石濤《石濤畫語錄》記載:
「夫畫,天下變通之大法也,
山川形勢之精英也,
古今造物之陶冶也,
陰陽氣度之流行也,
借筆墨以寫天地萬物,而陶泳乎我也。」
繪畫思想強調在抒發自己的識見。
體察自然景物,
講求新格,
主張「筆墨當隨時代」,
畫山水者應「脫胎於山川」、
「搜盡奇峰打草稿」。
4、石濤的繪畫理念
石濤與黃山畫派交往甚深,
受梅清影響最大,
張大千謂黃山畫派
「漸江得其骨,石濤得其境,瞿山(梅清)得其變」,
世人有「石濤得黃山之靈,
梅清得黃山之影,
漸江得黃山之質」的論評。
清 石濤《石濤畫語錄》記載:
「我之為我,自有我在。
古之鬚眉,不能生在我之面目;
古之肺腑,不能安入我之腹腸。
我自發我之肺腑,揭我之鬚眉。
縱有時觸著某家,是某家就我也,非我故為某家也。
天然授之也。我于古何師而不化之有?」
我之為我,自有我自己的存在,
不能一昧臨摹古人,
而墜入泥古不化的歧途,
強調「我自用我法」,
脫盡前人窠臼,
構圖善於變化,
筆墨筆墨恣肆,
意境蒼莽新奇,
一反當時仿古之風,
與漸江、石谿、八大山人並稱明末四僧畫家,
對後來的揚州書畫家,都產生了重大影響。
======================================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石濤書畫
故宮典藏資料檢索
100萬畫素數位化圖檔及文字均依「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規範,
可免費自由下載及應用。
600萬畫素數位化圖檔及文字均依 「CC授權條款4.0」(CC BY 4.0)規範 ,
圖像與文字均無須申請,不限用途,不用付費即可公開使用,
請於適當位置標示來源為「國立故宮博物院」。
故宮典藏資料檢索
100萬畫素數位化圖檔及文字均依「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規範,
可免費自由下載及應用。
600萬畫素數位化圖檔及文字均依 「CC授權條款4.0」(CC BY 4.0)規範 ,
圖像與文字均無須申請,不限用途,不用付費即可公開使用,
請於適當位置標示來源為「國立故宮博物院」。
清 石濤 黃山 潔空金碧圖
【尺寸】(106.3 x 30.8公分)
此幅黃山圖為羅家倫先生捐贈本院收藏,
筆墨、構景均有新意,自然流露黃山之美。
清 石濤 詩畫合璧
清 石濤 憶箇山僧圖
【尺寸】63.9x37.8公分)
此圖寫清江泛舟,岸邊漁人攀網捕魚之景。
雖著墨無多,落筆瀟灑,為石濤簡澹之作。
其寫水邊樹木,略似八大山人。
題詩中亦有懷念箇山僧(即八大山人)之語。
詩云:「人家踈處晒新罾。漁父蛟人結比朋。
我坐小舟惟自對。那能不憶箇山僧。」
王世杰先生捐贈於民國67年。
清 石濤 霜山煙樹圖
【尺寸】(72.8x36.8公分)
本幅一河兩岸,一派迷離,霜、煙之景,自畫面而出。
本幅是由張群先生所捐贈,屬於小品山水。
畫水邊雜樹穿插,隔江則見疏林、遠山,掩映成趣。
全畫淋漓酣暢,淺淡中一片煙籠霧約,
非但呈現出江南水氣豐沛的真實印象,也展露了豐富的墨色變化。
左上方,另有畫家所寫的一首五言絕句,
詩書畫相互映照,更是讓人玩味不盡。
清 石濤 溪橋待友圖
【尺寸】(17.6x52.7公分)
本幅畫溪橋林屋,喬松新簧,一人讀書窗邊,一人策杖來訪,
用筆草草不經意,而有樸拙之趣。 本幅選自「名人書畫合冊」。
清 石濤 畫水仙 成扇
【尺寸】(17.2x48.9公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