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代著名畫家】 王鑑 (清初四王)

中國歷代著名畫家

王鑑 (清初四王)

【中國歷代的畫派】      一、什麼是清初正統畫派?

======================================

1、清代初期的正統畫派

明末清初畫壇四位王姓畫家,
王時敏王鑑王翬王原祁,合稱清初四王
他們均擅長山水畫,
在繪畫風格與藝術思想上,
師法宋元明山水畫的傳統畫風,
尊循董其昌的藝術主張,推崇元四家。

大量臨摹古人作品,
借鑑古人立意、佈局、運筆、色彩、線條,
在臨摹古人作品的實踐中積累筆墨功夫,
能靈活地運用古人的筆墨技法,
走出一條新古典藝術風格,
追求平淡清閑的情調﹐
作品中表現出恬淡温和、中規中矩的文人畫風,
四王畫派的追隨者很多,
之後出現「小四王」(王昱王愫王宸王璣),
後四王」(王三錫王廷週王廷元王鳴韶)等,
引領清代畫壇300多年。

2、王鑑

( 1598 - 1677 )
字元照,一字圓照,號湘碧,又號染香庵主、染香主人,
江蘇太倉人,
明代文壇名士、學者藝術家王世貞的曾孫,
王世貞是明代晚期文學復古運動的領導者,家富收藏,
著有《染香庵集》、《染香庵畫跋》等。

王鑑崇禎六年(1633)中舉人,
後仕至廉州太守,人稱王廉州,在任兩年,
順治十一年,到北京,也許王氏有再度出仕的意願,可是事並不如願,
返回太倉,王鑑以其曾祖父王世貞之弇山園為隱居之所,
1660年又在園北增建小庵,
王時敏為取《楞嚴經》中名,額曰「染香」,遂號「染香主人」,
他與王時敏共同確立了清代畫史的新貌。

他是一位技藝精湛的風景畫家,
深諳繪畫原理,
他的繪畫研究了元代四大家,臨摹歷代大師的作品,
他受到董其昌和元代山水畫家的影響,
擅長上色和洗色,
用墨濃黑滋潤,又善於著色暈染,
山石特別具有厚重的膚色,
因此他的山石具有一種莊嚴、雍容的氣質,
舊評王鑑畫,運筆出鋒,用墨濃潤,
樹木叢鬱而不繁,丘壑深邃而不碎,
氣運得烘染之法,皴擦無自撰之筆。

王時敏曾題王鑑畫云:
「廉州畫出入宋元,士氣作家俱備,一時鮮有敵手。」

======================================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王鑑書畫

故宮典藏資料檢索
100萬畫素數位化圖檔及文字均依「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規範, 
可免費自由下載及應用。
600萬畫素數位化圖檔及文字均依 「CC授權條款4.0」(CC BY 4.0)規範 ,
圖像與文字均無須申請,不限用途,不用付費即可公開使用,
請於適當位置標示來源為「國立故宮博物院」。

王鑑

清 王鑑 平林輕帆

【尺寸】(31.8x37.8公分)
丁未(西元一六六七年)春正月。
畫于梅花窗下。王鑑。

清 王鑑 仿倪瓚 山水軸

【尺寸】(78.3x35.8)
在這幅畫中,他透過明朝的董其昌來詮釋倪瓚的風格。
此畫完成於王鑑六十六歲時。

清 王鑑 倣王蒙 秋山圖

【尺寸】(145.2x50.3)
本幅楓樹經過秋霜,紅酣耀眼,姿態舞動,
聳然喬立於山巒之上,梵宇建於巖豁之間,石樑跨於澗水之上,
紅衣幽人,青衫衲子,策杖緣,一路相話。
從本幅所見,自畫幅左下,山勢走向,右斜而上,
至幅中瀑布,轉而左斜上,圖中呈現一股「S」形的山脈走向流動力,帶有動勢,
山石輪廓的皴筆,也是帶有同一動感。柔和典雅的筆墨,那無限的神韻自在其中。

清 王鑑 倣黃公望 煙浮遠岫圖

【尺寸】(134.9x78.9公分)
本幅主景偏於左側,以扭動、崢嶸的山勢連貫畫面近、中、遠三景,
用溼潤的皴染配以赭石、花青、汁綠,賦予畫面清雅明亮的氣息。
畫中綿延堆疊的山勢與茂密的樹木,凸顯出大地蓬勃旺盛的生命力,
與大癡山水「山川渾厚,草木華滋」之意相合。 

清 王鑑 秋山圖

【尺寸】(1111.1x48.3公分)
畫山水,祖法董源、巨然、黃公望。
疊嶂疏林,清溪野彴,構景深受黃公望影響,部分山石、畫樹亦黃家筆意。
大部份畫山石之法,則透過吳鎮而力追巨然,
筆筆沉雄練達,真所謂於董巨有深詣者。

======================================

 
Copyright © 2021 中華文物藝術網 | Powered by 平華居古美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