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代著名畫家
王翬 (清初四王)
【書畫的常見問題】 一、什麼是清初正統畫派及創新畫派?
======================================
1、清代初期的正統畫派
明末清初畫壇四位王姓畫家,
王時敏、王鑑、王翬、王原祁,合稱清初四王,
他們均擅長山水畫,
在繪畫風格與藝術思想上,
師法宋元明山水畫的傳統畫風,
尊循董其昌的藝術主張,推崇元四家。
大量臨摹古人作品,
借鑑古人立意、佈局、運筆、色彩、線條,
在臨摹古人作品的實踐中積累筆墨功夫,
能靈活地運用古人的筆墨技法,
走出一條新古典藝術風格,
追求平淡清閑的情調﹐
作品中表現出恬淡温和、中規中矩的文人畫風,
四王畫派的追隨者很多,
之後出現「小四王」(王昱、王愫、王宸、王璣),
「後四王」(王三錫﹑王廷週﹑王廷元﹑王鳴韶)等,
引領清代畫壇300多年。
2、王翬
( 1632 - 1717 )
字石谷,號耕煙散人、劍門樵客、耕煙外史、烏目山中人、清暉老人,
江南省常熟人,
出身繪畫世家,祖上五代皆擅畫,
曾祖王伯臣善畫花鳥,
祖父王載仕擅長山水、人物、花卉,
生父王雲客善畫山水,
幼承家學,少即善畫,
十六歲拜同鄉畫家張珂學畫,
自幼便習摹古代真蹟,
專摹元代黃公望的山水畫。
清 王翬《清暉贈言》記載:
「自童子時即嗜翰墨,
得古蹟真本,輒摹仿數紙,必得其神乃已。」
後來王翬又師從王鑑、王時敏,
二人盡傳其所學外,
又常偕帶他周遊大江南北,
參觀各地藏家的歷代名畫收藏,
揣揣摩古人畫技,
當時畫壇摹古之風盛行,
王翬對傳統古畫的鑑賞與臨摹,功力極深,
因此他能夠筆參古今、貌合南北,
其繪畫以山水為主,山水融會南北諸家之長,
創立了所謂「南宗筆墨、北宗丘壑」的新面貌,
畫技之精熟為清代第一,
被稱為「清初畫聖」。
王翬自稱:
「以元人的筆墨,運宋人丘壑,
而澤以唐人氣韻,乃大成。」
清 張庚《國朝畫徵錄》記載:
「畫有南北宗,至石谷而合焉,」
明末清初 周亮工《讀畫錄》記載:
「石谷仿臨宋元,無微不肖,
吳下人多倩其作,裝潢為偽,以愚好古者,
予所見摹古者,趙雪江與王石谷兩人耳。」
康熙三十年奉詔繪製《康熙南巡圖》,
王翬主畫山川、樓閣、江海波濤,
3年完成,得到皇帝的褒獎,
獲當時皇太子胤礽接見,
賜座、賜食,並賜「山水清暉」四字,
王翬歸里之後自稱「清暉主人」,
致力於繪畫二十餘年而終,
王翬從學弟子甚多,
為「虞山派」創始人,
其早年畫風趨於秀麗,
晚年則開始重視觀察自然,
風格轉向蒼勁渾厚,
他的作品最大的特色是,
筆墨的巧妙運用和色彩的運用,
畫面清麗乾淨,構圖複雜,曲折迂迴,
山間的光霧、流水、飛雲、林間的村舍和旅人,
處處引人入勝,無一不讓人陶醉其中。
======================================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王翬書畫
故宮典藏資料檢索
100萬畫素數位化圖檔及文字均依「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規範,
可免費自由下載及應用。
600萬畫素數位化圖檔及文字均依 「CC授權條款4.0」(CC BY 4.0)規範 ,
圖像與文字均無須申請,不限用途,不用付費即可公開使用,
請於適當位置標示來源為「國立故宮博物院」。
王翬
清 王翬 倣惠崇山水 冊
【尺寸】(24.4x31.5)
陌頭楊柳色。天涯芳草菲。
凝粧上翠樓。王孫歸未歸。
妙哉詩外意。子夜安能妃。
清 王翬 匡廬讀書圖
【尺寸】(171.3x79.5)
此作品於 1702 年完成,享年 70 歲。
上游是快速旋轉的水面上的亭閣和多層建築。
樹林特別細,有一條小路貫穿其中。
右邊背景的山被雲層截斷,有瀑布從山上傾瀉而下。
構圖的左側部分展示了一個深谷,一條溪流蜿蜒穿過景觀到達前景,
營造出一種寂靜的深度感。
清 王翬 千巖萬壑圖
【尺寸】(254.1x103公分)
寬闊的河流綿延數十座山脈和山谷。
茂密的森林中散佈著一座座寺廟和小屋。
前景中,三名僧人在光禿禿的樹蔭下悠閒漫步,漁夫則在上游忙活。
透過這幾個人物,觀眾的眼睛被吸引到廣闊的漫無邊際的景觀中。
王翬創作此畫於清聖祖康熙三十二年(1693),享年61歲。
而筆墨從容,傅彩雅淡,世代厚潤,是石谷佳作。
清 王翬 秋林圖
【尺寸】(46.1x29.8公分)
青綠重色,間以丹砂,色彩古艷。
本幅畫樹八株,大小相間,枝榦糾纏,極縱橫錯雜之致,
加以飛泉滿布於石隙,如脈落之貫通,益使畫面緊湊。
筆亦精勁,無一筆少懈,蓋亦中年以後著意筆也。
收入林莉娜編《秋景山水畫特展圖錄》(國立故宮博物院,1989年)頁81。
收入國立故宮博物院編《名寶上珍》(國立故宮博物院,1995年)頁272。
清 王翬 夏木垂蔭圖
【尺寸】(64.4x38.3公分)
康熙庚辰(一七00)六十九歲畫。
題云:趙文敏有紈扇小景,因師其意寫此。
細觀遣筆用墨,竟大似董華亭,
筆意跳脫生動,用墨亦膚腴妍潤。
石谷晚年諸作中,此幀頗為突出。
清 王翬 溪山紅樹圖
【尺寸】(112.4x39.5公分)
擬王蒙筆意,繪畫秋日山林景色,
主峰在背後拔地而起,一條溪流蜿蜒而過。
構圖濃密,山勢深邃,景色鬱鬱蔥蔥,
綠葉紅葉,營造出一種秋意盎然的感覺。
主體山勢圓轉重疊,高聳突兀,山溪逶襤褸,漣漪陣起。
濃密厚重,林木紅翠相間,秋光縹緲。
王翬三十七歲時畫出了這幅高水準的長卷。
王時敏、惲壽平都看到了這件作品,想要得到它,但被王翬拒絕了。
惲壽平所聲稱的,不只是抓住了王蒙的精髓。
惲壽平的題詞說,王蒙風格的繪畫在消除了一切陳舊傾向後,表達了新的意義。
畫筆的動作就像鳥兒一樣自由而自信,幾乎沒有留給大師添加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