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錢幣的常見問題】 六、什麼是隋五銖?

古錢幣的常見問題

六、什麼是隋五銖?

隋朝(公元581年 - 618年),
結束了西晉以來近三百年的長期分裂、混亂的時期,
承襲北周,南下滅陳,
為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加強中央政權統治,
隋文帝下令整頓貨幣,
發行「隋五銖」,
「隋五銖」有兩種,分兩個階段鑄行:
一、隋文帝開皇六年至仁壽四年(公元581-604年),
鑄造「開皇五銖」,又稱「置樣五銖」。
二、隋煬帝大業年間(公元605-618年),
鑄造「五銖白錢」。

「置樣五銖」是為了統—幣制,
查禁私鑄劣錢,專門標準鑄造放置全國各地關口用於對比,
凡是攜帶銅錢過關入京師的人都要經過檢查,
只有合乎標準的錢才允許入關,
不合乎標準的錢則被沒收並集中銷毀為銅,改鑄新錢,
因此,大家稱此錢為「置樣五銖」。

《隋書,食貨志》記載:
「詔四面諸關,各付百錢為樣。
從關外來,勘樣相似,然後得過。
樣不同者,即壞以為銅,入官。」

隋五銖
錢文「五銖」二字篆書,
筆畫精整,
「五」字交筆有圓曲與斜直兩種,
曲筆五版相對較少,
正面內廓右邊鑄有一豎線,
背面皆有廓,
正面背面的邊廓且較寬闊,
隋五銖的「五」字左邊多有一豎線,
旋轉過來看像一個「兇」字,
隋煬帝苛貪殘暴,不得民心,
人民發泄説此錢為兇錢。

「五銖白錢」此錢,
因幣材配有錫、鉛等其他金屬,
所以錢色發白,被稱為「白錢」,
其形制大小、輕重與開皇五銖相同。

----------------------------------------------------------------

隋 置樣五銖

【09古幣】   隋 置樣五銖

======================================

 
Copyright © 2021 中華文物藝術網 | Powered by 平華居古美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