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典故
中規中矩
【台灣清代古蹟 Youtube 影片】 霧峰林家 大花廳
======================================
西漢 淮南王劉安編纂《淮南子.說林》記載:
「非規矩不能定方圓,
非準繩不能正曲直。」
沒有準、繩為輔助工具,就不能夠校正水平、曲直。
西周 周公《周禮.冬官考工記.輿人》記載:
「圜者中規,方者中矩。」
「中」讀四聲時,有「正對上、恰好相合」這類意思,
「規」和「矩」是古代校正圓形和方形的兩種工具,
「規」和「矩」組成的「規矩」表示一定的標準、法則或習慣、規定,
「中規中矩」是表示「合乎某種規矩,沒有偏差」的意思,
常指行為舉止合乎禮節、法度。
霧峰林家「大花廳」,
通過以方圓的入口,
進入來到「大花廳」,
圓為規,方為矩,
提醒林家子孫做事要中規中矩。
----------------------------------------------------------------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銅鏡
故宮典藏資料檢索
100萬畫素數位化圖檔及文字均依「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規範,
可免費自由下載及應用。
600萬畫素數位化圖檔及文字均依 「CC授權條款4.0」(CC BY 4.0)規範 ,
圖像與文字均無須申請,不限用途,不用付費即可公開使用,
請於適當位置標示來源為「國立故宮博物院」。
規矩紋鏡
又稱博局紋鏡,
博局紋圖案與六博棋盤結構圖案相似,
歐美學者依其形稱為TLV紋鏡,
是漢代銅鏡上常見的紋飾之一。
漢 規矩紋鏡
直徑14.5公分 厚4.5公分
圓形銅鏡,半球鈕,四瓣葉形鈕座,鏡背內區鎏金。
鏡背飾以大方廓與博局紋,均由中央微凹之小寬條構成;
博局紋與大方廓間夾有細陽線構成之動物紋,
計有羽人、白虎、大角羊及瑞獸等,
方廓四角外各飾以一枚乳丁。
博局紋外靠鏡緣接一圈三角形鋸齒紋,每個三角形中央有一凸起小圓點。
鏡緣無鎏金,寬平無紋飾,略高於內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