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各時期的古玉 】 五、齊家文化禮器類玉器

中國各時期的古玉

五、齊家文化禮器類玉器

中國新石器時期的「古玉文化」最著名的有:
1、遼河流域:紅山文化新樂文化、
2、黃河流域:仰紹文化、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
                          齊家文化、馬家窯文化、河姆渡文化。
3、長江流域:良渚文化、大溪文化、石家河文化、凌家灘文化、
                          崧澤文化、河姆渡文化、馬家浜文化
4、東南沿海:廣東曲江縣的石峽文化、台灣卑南文化。
其中新石器時期古玉文化以南方的良渚文化和北方的紅山文化為代表。

文物的地理位置圖     ---     七、文化期古玉遺址

----------------------------------------------------------------

齊家文化於1924年首先發現在,
甘肅省廣河縣齊家鎮園子坪村齊家坪自然村為中心的周邊,
位於洮河西岸台地上,成為齊家文化的命名地,
距今約4300 - 3500年,
分布範圍在以甘肅省為中心的黃河上游地區,
分佈東起涇、渭河流域,
西至湟水流域,
南達白龍江流域,
北入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左旗,
介於黃土高原、青藏高原、蒙古高原交會的地區,
跨甘肅、寧夏、青海、內蒙古等4省。

範圍附近有十分豐富的玉礦(和田玉、崑崙玉、祁連山玉等),
齊家文化常見玉料有地方性玉料、蛇紋岩料、和田玉等,
齊家文化在其文化背景和自然條件下,
創造出許多豐富多彩的玉器,
玉器種類在三十種以上,
禮器類有玉璧、玉環、玉琮、玉璜、玉鉞、玉璋、玉圭、玉圭等,
工具類如玉錛、玉斧、玉鏟、玉刀等。

璧琮組合源自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
大玉刀和大玉璋主要流行於夏代,
三代到秦漢,玉器發展除了雕琢工藝進步以外,
其形製品種基本上沒有脫離齊家文化玉器範疇,
儒家文化主要禮器形制正是基於齊家文化玉器的基本造型,
齊家文化玉器在東亞玉文化發展史上起了承上啟下作用。

======================================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齊家文化古玉

故宮典藏資料檢索
100萬畫素數位化圖檔及文字均依「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規範, 
可免費自由下載及應用。
600萬畫素數位化圖檔及文字均依 「CC授權條款4.0」(CC BY 4.0)規範 ,
圖像與文字均無須申請,不限用途,不用付費即可公開使用,
請於適當位置標示來源為「國立故宮博物院」。

----------------------------------------------------------------

一、玉璧:

【古玉的常見問題 】   五、什麼是玉璧、玉瑗、玉環?

1、齊家文化 玉璧

徑36.2-36.9公分 厚0.8-1.4公分

齊家文化,西元前2300-1700年
此璧顯得大而粗獷,除了厚薄不勻,圓周不正,
表面留有一道近乎直線形的切割痕。
附木座,座底陰刻隸字填金「靜怡軒珍玩」款。

----------------------------------------------------------------

二、玉環:

【古玉的常見問題 】   五、什麼是玉璧、玉瑗、玉環?

1、齊家文化 玉環

徑14.5公分 孔徑5.3公分 厚0.7公分

齊家文化,西元前2300-1700年
玉質。有赭斑。器面光素無紋。

----------------------------------------------------------------

三、玉瑗:

1、齊家文化 玉瑗

外徑9.0公分 孔徑5.5公分 厚0.4公分

齊家文化,西元前2300-1700年
玉質,帶赭色斑,有三道明顯玉璺。中孔大。表面光素。

----------------------------------------------------------------

2、齊家文化 玉瑗

外徑8.4公分 孔徑5.0公分 厚0.5公分

齊家文化,西元前2300-1700年
玉質半透明,有濃淡不一的赭色斑、黑色芝麻點斑。中孔大。表面光素。

----------------------------------------------------------------

四、玉琮:

【古玉的常見問題 】   六、什麼是玉琮?

1、齊家文化 玉琮

高11.5公分 口徑6.3公分

齊家文化,西元前2300-1700年
青玉,沁作赭色及黑赭色。器身作柱形,內圓外方。樸素無紋。
內有清代配做的銅膽。

----------------------------------------------------------------

2、齊家文化 玉琮

長7.1公分 寬6.9公分 高12.3公分

齊家文化,西元前2300-1700年
全器盤色甚深,呈斑雜的深褐紅色,器面散布白色絲網紋,
似屬西北地區的緻密結構的蛇紋石,溫潤泛光澤。
內圓外方琮形,四面平整,射頸略短,
射口內圓外不圓,射口切斜,全器略傾斜,孔壁直而平滑。
一端射頸外圍陰刻清高宗題詩。

----------------------------------------------------------------

五、玉璜:

1、齊家文化 玉璜

長14.3公分 寬5.6公分 厚0.6公分

齊家文化,西元前2300-1700年
灰青色帶黃質,外緣石質成分的褐黃色。
三分之一璧的扇面形,外輪廓整齊,厚薄不一,一面有一道斜刀切割痕,
兩側各鑽一孔,單面鑽。

----------------------------------------------------------------

2、齊家文化 玉龍形佩

長7.5公分 寬2.6公分 厚0.3公分

齊家文化,西元前2300-1700年
青白色微帶綠玉質,上下兩側成墨黑色,玉質溫潤。
呈彎月形,為一環形的三分之一,製作整齊,
兩側各鑽一孔,單面鑽,孔緣有繫掛磨蝕痕。

----------------------------------------------------------------

六、玉圭:

1、齊家文化 玉圭


長18.4公分 寬7.3公分

齊家文化,西元前2300-1600年
玉質,呈灰青泛藍色,緻密不透明,為典型的華西地區常用的玉料。
窄長梯形,柄端有一圓穿。與一般玉圭不同的是,這件的兩個側邊,也磨薄似刃。
靠邊緣處,還有一圓孔,可能原有鑲嵌物,已脫落。平素無紋。

----------------------------------------------------------------

2、齊家文化 玉圭

長22.2公分 寬3.5公分 厚0.5公分

齊家文化,西元前2300-1600年
玉質,呈灰褐至暗綠色,緻密堅實,為典型的華西玉料。
這件玉圭的柄端與刃端,寬度相似。厚薄差異不大。刃端有一處傷缺。
圓穿雖近柄端,但仍稍靠近器的中央。

----------------------------------------------------------------

七、三聯璧:

1、齊家文化 玉三聯璧

徑11.5公分 厚0.4公分

齊家文化,西元前2300-1600年
玉質,呈深淺不勻灰色,散佈藍灰色斑點。
由顏色分布觀之,似為由一塊較厚的扇形玉片,橫剖為三片,再經修整而成。
併接後,雖厚薄不勻,但大致尚稱圓整。
每一片扇形玉的兩端,各鑿一單而鑽成的小孔。有明顯的直條切割痕。

----------------------------------------------------------------

2、齊家文化 三璜聯璧

外徑約13.8 內徑約5.8 厚約0.4公分

齊家文化,西元前2300-1600年

----------------------------------------------------------------

八、玉圍圈:

1、齊家文化 玉圍圈

長20.0-22.0公分 寬16.5-18.0公分 厚約0.8公分

齊家文化,西元前2300-1600年
玉質,呈深青灰色。夾雜深黑色的藻絲斑,外圈包以灰白色的圍岩。
切成不規則的六大片,相互銜接成一不規則的扁圓形,
只在相鄰的邊緣處,磨薄並單面鑽鑿二小圓孔。其他處則保留原有的不規整形狀。

----------------------------------------------------------------

2、齊家文化 玉五聯璧

直徑23.5公分 肉徑7.7公分 厚約0.4公分

齊家文化,西元前2300-1600年
玉質,呈深淺交雜褐色,局部灰白。
五片大小不等,厚薄不勻。都有直條切割痕。
每片的兩端,分別鑽鑿一至二個小圓孔,應是用以綁縛繩索。
多處小傷缺。平素無紋。

======================================

 
Copyright © 2021 中華文物藝術網 | Powered by 平華居古美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