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硯的常見品種 】 一、四大名硯

古硯的常見品種

【文物的地理位置圖】   八、中國硯台的地理位置圖

【古硯的常見品種 】   二、洮硯

【古硯的常見品種 】   三、端硯

【古硯的常見品種 】   四、歙硯

【古硯的常見品種 】   五、紅絲硯

【古硯的常見品種 】   六、澄泥硯

======================================

一、四大名硯

東漢 劉熙《釋名》記載:
「硯者,研也,
    可研墨使和濡也。」

中國的硯台,
由於漢代發明了人工製的墨條,
墨條可以直接在硯台上研磨,
所以不須要再借助磨杵或研石,來研磨墨塊了,
劉熙既解釋了硯台的得名,
也述說了硯台的功用,
因此硯台最早也稱為「」。

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用來製作硯台的材料眾多,
主要有用:
澄泥燒的、紫砂燒的、磚瓦改製的、陶瓷的、墨製的、
石製的、
玉製的、木製的、
竹製的、漆製的、鐵製的、銅製的銀製的等等。

唐代時期,因國力強盛,政治安定,經濟繁榮,
帶動了文化的全面發展,在詩歌、書法、繪畫上有重大成就,
促進了筆、墨、紙、硯的發展,
中國各地相繼發現適合用來製作硯台的「石材」,
從此開始用「石材」來製作硯台,
因「石材」的硯台發墨最好,
所以成為用來製作硯台的主要材料。

唐 李肇《唐國史補》記載:
「內邱瓷甌,端州紫石硯
    天下無貴賤通用之。」

宋 歐陽修《硯譜》記載:
虢州泥
    唐人品硯以為第一,今人罕用。」

宋 李之彥《硯譜》記載:
「李後主留意筆札,
    所用澄心堂紙、李延珪墨、龍尾石硯
    三者為天下之冠。」

西晉 張華《 博物誌》記載:
「天下名硯四十有一,
    以青州紅絲石為第一。」

唐朝時期,湧現出幾十種的「石材」硯台,
其中最為有名的有,
山東青州的紅絲石
廣東端州的端石
安徽歙州的歙石
加上以泥燒製的澄泥硯
四種硯台脫穎而出,
而開始流行「四大名硯」之說。

宋 趙希鵠《洞天清祿》記載:
「除端、歙二石外,惟洮河綠石,北方最貴重。
    綠如藍,潤如玉,發墨不減端溪下岩。
    然石在臨洮大河深水之底,
    非人力所致,得之為無價之寶。」

因紅絲石至宋代後期停采,
而被甘肅的洮河硯所代替,
因此將洮硯端硯歙硯、澄泥硯
並列為中國的「四大名硯」。

----------------------------------------------------------------

清 矩形 洮河硯

----------------------------------------------------------------

清 孫桐款 武狀元圖 老坑端硯

----------------------------------------------------------------

宋 楊時 門字 羅紋 歙硯

明 許友款 草書泉石圖 暗細羅紋 歙硯

----------------------------------------------------------------

清 南阜山人(高鳳翰)款 老人童子圖 紅絲硯

----------------------------------------------------------------

宋 古夫珍藏 寶瓶形 澄泥硯

宋 古夫珍藏瓶硯澄泥硯

======================================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古硯

故宮典藏資料檢索
100萬畫素數位化圖檔及文字均依「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規範, 
可免費自由下載及應用。
600萬畫素數位化圖檔及文字均依 「CC授權條款4.0」(CC BY 4.0)規範 ,
圖像與文字均無須申請,不限用途,不用付費即可公開使用,
請於適當位置標示來源為「國立故宮博物院」。

明 葉盛 洮河石 碧瑤硯

洮河綠石,淡黃細蚤子紋、冰紋,另隱見青黑斑如波瀾。
長方抄手硯式,硯面琢三邊等寬之稜,
池如一字而窄,背斜下,兩跗高而厚,下端無堵。
硯左側銘:「碧瑤」、「菉竹堂寶藏宋硯」,
左側銘印款︰「崑山葉氏」。
葉盛(1420-1474),字與中,號仲盛、蛻庵,崑山人。
正統十年(1445)進士,累遷至史部侍郎,政事軍務俱法范仲淹。諡文莊。
家藏圖畫甚富,有菉竹堂貯之,多奇秘者。
著作甚多,有《水東日記》、《菉竹堂書目》、《葉文莊集》等。

----------------------------------------------------------------

宋 蘇軾 端石 東井硯

端石、硯作圓形,上斂不豐,刻作鳳池式,
石色紫赭,硯堂微凸起後斜入墨池、墨池深邃,
上方刻「東井」二字,周環有星雲相襯,古趣盎然,
硯背下方有二足,狀如心形,上方刻「軾」字楷書,
右方凸起一石柱,左方刻「墨林生」方印(按墨林生為明項元汴號),
在硯下方壁鐫乾隆皇帝御題銘乙首、楷書:
「井者、清也、可用汲,慎王明也。
井者養也,老安少懷,聖言仰也,如子瞻者,雖不能行其志於時,
東井銘硯,足睪思也,吾恐明於古而昧於今,將為人所嗤也。」

----------------------------------------------------------------

明 紅絲石 鸚鵡硯

《西清硯譜》云為「舊坑紅絲石」,
硯作橢圓形,雕成鸚鵡形狀,
硯左上方刻作鸚鵡首,作欲飲水狀,
硯左右兩側,作雙翼環抱硯周緣,
硯色黃而淡,間有紅絲斑紋,
硯面平整,墨池作半月形,硯背微四呈長方形,
中鐫清高宗御題詩乙首,
「鴻漸不羨用為儀,石亦能言製亦奇,
疑是禰衡成賦後,鏤肝吐出一絲絲。」

----------------------------------------------------------------

歙石 蒼玉硯

歙溪石,係隨天然硯材踓加修整而成,猶如甘瓜形極為自然可愛,
石色純黑泛青,間有眉子紋數道,貫穿硯面上下,
硯背亦有眉子紋,間有刷絲,其間刻硯銘,
「歙石貴純黑,尤貴唐開而宋盡矣,蘊蓄數百年,而此為拔萃。
水中隱隱者,山水繪耶,乾時黯黯者,星月退耶。
其磨厲我之八石烟也,又不知幾何歲矣。金廷對銘」。
硯匣蓋面鐫清高宗御題銘乙首,
「觀文含星,抱質守黑,黃海之松,
同生其宅,曰維眉壽,在棐几之側。」

----------------------------------------------------------------

清 澄泥 鳳字硯

======================================

 
Copyright © 2021 中華文物藝術網 | Powered by 平華居古美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