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代著名古錢幣】 半兩錢

中國歷代著名古錢幣

半兩錢

「半兩錢」是秦朝統一全中國,
第一個全國鑄行,唯一的流通貨幣
第二個是漢朝的五銖錢
第三個是唐朝的開元通寶

西漢 司馬遷《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
「惠文王二年初行錢。」

秦惠文王二年(西元前336年),
秦惠文王頒佈新錢法,
開始鑄造圓形方孔的銅錢,半兩錢。

秦始皇二十六年(西元前221年),
削平群雄、統一六國,完成統一霸業,
戰國時期,各國文字、貨幣和度量衡各不相同,
秦始皇下令廢除六國舊體文字,
授命李斯主持統一文字事宜,
李斯以原秦國字體為基礎,
創製字形固定、筆畫簡省、書寫方便之小篆,作為規範的文字,
小篆不僅吸取、繼承了六國文字之合理因素,
同時還具有筆劃簡明的特點,推行於全國,即「書同文」,
秦始皇統一度、量、衡標準,
「度」指長度,「量」指容積,「衡」指重量。
以秦國度量衡為標準,度量單位改為十進制,
戰國時期,齊、燕等國發行刀幣,
趙、魏、韓等國則通用鏟形布幣,
秦和東周流通圓形方孔錢,
楚國卻使用貝幣,
秦始皇在全國統一發行使用半兩錢,
禁止使用六國各自的龜、貝、玉等幣,
也包括車軌軌距統一,即「車同軌」。

西漢 司馬遷《史記.平准書》記載:
「及至秦,分一國之幣為二。
黃金以鎰為名,為上幣;
銅錢識曰半兩,重如期文,為下幣;
而珠玉﹑龜貝﹑銀錫之屬為器飾寶藏,不為幣。」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
使用的貨幣有上幣和下幣兩種,
上幣為黃金,以鎰為單位,
下幣為銅錢,以半兩為單位。

唐 司馬貞《史記索隱》記載:
「秦錢半兩,徑一寸二分,重十二銖。」
直徑約2.77公分,重量約8公克。

秦亡後,漢朝建立初期,承襲秦朝幣制,
仍用半兩錢,半兩錢又流通了一段時間,
直至漢武帝元狩五年(西元前118年)進行幣制改革,改鑄五銖錢為止,
半兩錢先後歷經戰國、秦朝、西漢初期三個時期,
總共鑄造約218年,是中國最早的全國統一貨幣。

半兩秦錢流通歷時約兩百餘年,所以存世量較大,
相對於戰國或是秦代其他歷史文物,
如磚瓦石刻、拓本、陶器、銅器等文物,收藏都是所費不貲,
相對入手半兩秦錢則屬於物美價廉。

戰國時期的秦國開始鑄造半兩錢,
秦漢時期也都有鑄造半兩錢,
半兩錢的行用因年代時間跨度長,
鑄造地區範圍較廣,
且各地區鑄造使用模範的材質不同,
單範或合範的範式也不相同,
工藝水平表現差異度大,
錢文字體表現也不同,有各種的變化
直徑大小、輕重也都不一樣。

戰國時期的半兩錢

從戰國秦惠文王二年(西元前336年)至
秦始皇統一全中國,始皇二十六年(西元前221年),
歷時約115年,
戰國時期的半兩錢美惡相雜,
小的直徑在2.4釐米左右,重量不足3克,
大的直徑超過3.5釐米,重量達數十克。

半兩錢的圓周不很周圓,型製不規整,
可以見到錢幣周邊有1到2個澆鑄口,
中肉厚而緣薄,
凸出錢面,且凸出較高,略呈現起伏狀,
錢文字體為「大篆」,
一般來說,戰國時期的半兩錢的文字,
文字多顯雄渾樸拙,書寫豪放簡便,恣意不拘,
字體較狹長,筆劃隨意性較大,
字體結構較不統一,版式眾多,
筆畫粗細不均且彎折較多,
文字筆劃多作圓折,有大篆風格。

秦朝時期的半兩錢

秦朝統一全中國的貨幣,
全國鑄行半兩錢的方孔錢,
規定半兩錢為國內唯一的流通貨幣,
半兩錢的生產得到了規範化,
秦始皇統一全中國,始皇二十六年(西元前221年),
銅權測定,當時每斤的重量,在250克左右,
一兩約為 250 ÷ 16 = 15.625 克左右,
半兩約為 15.625 ÷ 2 = 7.8125 克左右,
直徑在3.5釐米左右,
始皇二十六年(西元前221年)的詔版,
錢文字體為「小篆」,文字多作方折。

減重半兩秦錢

秦二世皇帝元年(西元前209年)至
秦二世皇帝三年(西元前207年),
鑄造續行的半兩錢,
二世的半兩錢較始皇帝的半兩錢輕小,
直徑約3公分左右,重量約5-8公克左右,
字體工整,半兩字略有隆起,但比始皇帝的半兩錢隆起低,
字體結構也較為統一,筆畫平直且均勻,
書寫是拘謹受規範的,有小篆規矩工整的風格。

秦三世至漢高祖12年(西元前206-195年),
民間通行的官、私鑄半兩錢減重頗多,
直徑約1.5-2.5公分,重量約2-3公克,
此小型半兩秦錢製作較粗製,無內外廓,
字體漫逸不規整,筆畫粗細不一,中肉較厚而緣薄。

漢朝時期的半兩錢

自漢朝建國後,一直沿用秦代的半兩錢,
因受秦末農民起義,和楚漢戰爭的原故,
國困民窮,物資缺乏,
前朝遺留下來的「半兩錢」較重難用,
所以決定重新鑄造貨幣,
所鑄的「半兩錢」重量極輕,僅2克左右,
稱為「榆莢半兩」。

漢文帝5年,規定半兩錢重4銖,
「銖」是古代的一種重量單位,
一銖為一兩的24分之1,
一銖約為15.625 ÷ 24  = 0.651 克左右,
四銖半兩錢約為 15.625 ÷ 24 × 4 = 2.6 克左右。

漢朝「四銖半兩錢」,錢文書體規整,
文字方折,兩字內簡作為「十」字,
重量約為2.6克左右,
直徑約在2.4釐米左右,
當時容許民間自鑄,故傳世很多,版式複雜,
有的文字特長,有的文字高凸,
有的雙面半兩,又稱合背。

【中國各時期的古錢幣 】   二、秦代時期的錢幣

秦 半兩錢

【09古幣】   秦 半兩錢

----------------------------------------------------------------

======================================

 
Copyright © 2021 中華文物藝術網 | Powered by 平華居古美術